-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试验设计
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章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实验设计
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章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实验设计
八八年年级级下下学学期期科科学学第第二二章章 测测定定空空气气中中氧氧气气的的含含量量探探究究实实验验设设计计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实验设计
1.化学反应原理
如图5-1所示,利用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从而使容器内形成负压,打开止水夹后,水进
入容器内。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可粗略地认为是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
2.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烧杯、玻璃管、
乳胶管、止水夹。
实验药品:红磷、水。
3.探究方案:
⑴ 在集气瓶中放入少是水(用于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可吸收燃烧产生的热,有利于
瓶内降温),做上记号,并将瓶内剩余体积均分为五等分。
⑶ 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
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⑶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不夹,观察到水进入集气瓶内,最终水面在五分之一记号
处。
4.探究评价:
该探究实验在反应原理上就存在错误。我们都知道,反应物浓度越小,反应的速率越慢。当燃
烧持续进行时,氧气的浓度越来越小,氧化的速率也越来越小。一旦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足以维持可
燃物在着火点以上温度时,燃烧便停止了。这也是有些物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能在氧气中燃烧
的原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用燃烧试图除尽空气中的氧气,是很难达到目的的。维持红磷
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相对较高,因此就更无法除尽氧气了。很多教师在做该实验时,都发现,最终
水面停在十分之一处,而不是五分之一处,原因就在于此。
该实验装置可能发生气体泄漏的地方太多,加之燃烧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加热了内部的空气,
使之外逸,都会导致实验的误差。
要做好该实验,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用更易燃烧的可燃物代替红磷(如白磷);
⑶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⑶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要快,并塞紧塞子。
5. 资源开发: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做好本探究实验除用白磷代替红磷外,就是尽可能防止或减少
气体泄漏的可能。我们可以利用以下装置来进行探究:
⑴ 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白磷,使白磷燃烧。此法可以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气体的散
逸。如图5-2。
⑵ 用水浴加热的办法使白磷燃烧,也可以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气体的散逸。白磷的着火
点仅40℃,水温稍高,足以使白磷着火燃烧。如图5-3。做此实验时,盛白磷的广口瓶不能直接放
入沸水中,也以免广口瓶因骤热而爆裂。可先用温水淋浴后,再将热水注入外面的大烧杯中。
⑶用钟罩代替集气瓶进行实验,如图5-4所示。钟罩下方敞口,气体受热膨胀时,可将水压出
一部分从产生减压作用。用此法既减少了气体泄漏的可能,准确性比原实验方案高。
⑷ 在一端封闭的粗玻璃管内放一颗白磷,用胶塞塞住,并使从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记下位置。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使之燃烧,同样可观察到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胶塞被推向外侧(右
侧)。待装置冷却,胶塞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胶塞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
积。如图5-5。
这种方法在不透气的情况下进行,几乎可以完全防止漏气。但要注意的是,胶塞在干燥条件下
很难塞入玻璃管内,可蘸少量水后向管内推入;推入时,还须在胶塞上插一根注射器针头,以便排
出气体,待胶塞推到合适位置时,拔出针头即可。
做该实验时,玻璃管不宜太短,太短,加热时胶塞会被推出管外。
6.创新思维:
⑴ 利用缓慢氧气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如图5-6所示,取长10cm,宽1.5cm的铝箔,用细线系好。
在其表面涂一层硝酸汞的药液,立即用滤纸将铝箔擦干,迅速
放入粗玻璃管中,悬于玻璃管上部,立即插入盛水的小烧杯中,
塞上塞子,静置观察。
① 铝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放出的热,使玻璃管壁变得温热;
② 玻璃管内水位慢慢上升,10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