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识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大学素质教育-北京理工大学
庞海芍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通识教育课程
指什么?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走出困境?围绕上述问
题,论文首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解析了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
课程在内容构成、教学目的、教育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识教育课
程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施三步走”的发展策略。
一、通识教育课程指什么
通识教育课程指什么?是指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麻省理工学院(MIT )的人文
艺术社会科学课程? 还是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它是否应该包括公共基础课?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大学的教育理念不同、课程体系结构不尽相同,所以人们对通识
课程的理解和界定也常常混乱不清。通识课程究竟所指是什么,还应根据通识教育的
内涵来界定。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之所以产生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受到推崇,是基于
以下几点认识:一是大学过分偏重专业教育导致大学生所学知识割裂、目光局限、视
野偏狭,学习只为谋得一份好职业,很少考虑社会责任,不会做人。二是作为一位社
会公民,应该掌握人类文明的基本知识、方法,拥有做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1]通
识教育就是要教给大家基本的、共同的基础,这既是进一步学习专业的基础,更是做
一个健全人的要求。三是每个人都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很少人狭隘到只能在一门学
科专业里出入。大学施以通识教育,可以使毕业生具有高度自我调整的能力,以适应
快速变迁的社会,无论就业、转换职业或继续深造,都有伸缩、取舍的空间。[2]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通识教育理念主张大学教育除了专业教育内容之外,还应该
重视通识教育内容。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
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
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
们学会做人。美国一般将通识教育目标表述为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 “富有责任感的公
[3]
民”, 香港和台湾则表述为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完整的人”。
正如哈佛大学红皮书中所指出的:通识教育一词,它既不是指通用知识(如果这
种知识存在的话)的教育,也不是指教育的全部,通常是指一个学生所受的全部教育
大学(学术版) 2011年第5期 15
理论前沿
中的一部分——即培养其成为富有责任感的公民的那部分教育。与之相对应,“专业
[4]
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那部分教育 。
据此,笔者认为,通识教育内容可以分为广义的、一般的和狭义的,如图1-1所
示。广义的通识教育内容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所有内容,既包括正式课程G1 ,也包
括非正式课程G2 ,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各类讲座、校园文化等,目的均在于培养
健全的人格。狭义的通识教育内容仅指冠以“通识教育课”称号的课程(G12 )。在
我国大陆及台湾,初期实施通识教育时,主要是通过一定学分(6~8学分)的通识教
育选修课来进行的,所以,一些人非常狭隘地认为“通识教育”就是指“通识教育选
修课”。事实上,仅靠少量的通选课很难实现培养健全人的通识目标,所以,这种狭
义的理解并不可取。一般的通识教育内容主要指在本科培养计划中为体现通识理念、
实现通识目标而设计的那部分正式课程(G1 )。无疑,这是大学教育体现通识教育理
念的主要途径和核心内容。下文也将重点分析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内容,即正式的
通识教育课程。
广义的 一般的 狭义的
G11共同必修课
G 广义的通 G1通识教育课程
G12其它形式的通识课程
识 教 育 内
容:除专业
教育之外的 G2 非正式课程:大学生活指导、社团、社会实
所有内容 践、校园文化、讲座等
图1-1 通识教育内容构成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