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中阶段
國中階段原住民相關教案、教材
目錄
壹、國中階段-原住民相關教學設計檔案
教案1
第四章 臺灣的歷史回顧與展望 第一節 史前時代
教案2
高山原住民-
教案3
跨越男人橋---走向原住民原住民社會第二章 史前時代第二節 原住民社會東安尋奇:多元文化的探索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分析人們對地方和環境的識覺改變如何反映文化的變遷9-4-2 說明不同文化之接觸和交流如何造成衝突、合作與文化創新
2.瞭解原住民社會所展現的多元文化色彩。
3.準備一些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所製造石器的圖照。
4.準備臺灣各縣市大地圖以及原住民各族名稱字卡數張。
四、教學步驟與活動流程:
(一)教學步驟
1.引起動機:教師讓學生觀賞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所製造的石器之圖照,讓學生來分析兩個時代石器製作的特點。
2.發展活動:老師講述
(1)討論舊石器與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點。
(2)講述金屬器時代文化的演進。
(3)探究平埔族與高山族的不同。
3.綜合活動:
(1)教師將臺灣各縣市大地圖貼於黑板上,並將原住民各族名稱作成字卡數張。
(2)學生抽籤輪流上臺將原住民的族群與分布地區作一配對。
(3)教師歸納並作一總結。
(二)活動流程
1.教師藉由圖片的賞析,教導學生如何分辨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的石器製作。
2.利用配對的遊戲加強學生對於課程的印象。
3.讓學生能夠歸納與說出課程的重點。
五、設計旨趣
臺灣最早人類的活動,大約是在三萬到五萬年前,至今有許多地方仍有早期先人所留下來的遺跡。此外,就臺灣的原住民而言,可分為平埔族與高山族,各族各有其特色。學生從此章節的學習,可以感受到臺灣不同的文化特色,從而培養出關愛鄉土的情懷。
六、教學重點
1.讓學生分別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以及金屬器時代的不同。
2.探討原住民文化社會習俗。
七、教材、教具
1.臺灣各縣市大地圖以及原住民各族名稱字卡數張。
2.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所製造石器的圖照。
3.學習單。
八、教學指導要領
(一)教學提示
1.從長濱文化、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卑南文化以及十三行文化來探討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以及金屬器時代的不同。
2.藉由平埔族與高山族族群的分布與特性來瞭解臺灣的原住民文化。
(二)活動指引
1.以實例來讓學生瞭解臺灣史前時代的發展。
2.以地圖的指引讓學生對臺灣原住民族群的分布有一概念。
3.以智慧撲滿來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效。 教學評量:
一、認知部分
1.瞭解臺灣史時代的文化演進的情形。
2.清楚原住民社會的文化體系。
二、技能部分
1.能分辨不同的文化特色。
2.能歸納整理課程要點。
3.能獨立思考與評論。
三、情意部分
1.能體驗各種不同文化的美。
2.能涵養與提升自我發展。
3.能與人分享及意見交流。
評量標準:
1.讓學生分辨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的不同處。
2.請同學利用臺灣地圖標出臺灣原住民族群的分布地點。
3.學習單。
史前時代
班級: 姓名: 座號:
原住民原來分為九族,其後陸續在民國九十、九十一及九十三年增加邵族、噶瑪蘭族及太魯閣族等三族,因此,目前原住民增為十二族。下列選項為臺灣各原住民族的文化特色,請依其敘述,將正確的答案連起來。
教案2
資料來源:.tw/~civic/94.doc 單元主題名稱:高山族原住民 教材分析 教學時間:45分
適用年級:國一上
教材來源:國一上社會科(南一版)
關鍵詞:高山族原住民 單元目標 本單元主要介紹原住民族群,從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臺灣的人文環境的多元且及富差異性,透過對史前文化遺址探究文化內涵,讓學生了解原住民族群與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的多元關係,並培養學生對文化、族群、社會的尊重與關懷。
1.認識不同族群
2.從多元文化角度,關懷、尊重他人文化
3.打破對弱勢族群的刻板印象
4.透過認識,進而促進文化交流
5.了解原住民族群與社會、文化、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
6.培養對不同個人、族群與文化的尊重、保障與關懷,以及如何避免偏見與歧視。 主題軸 人與空間
1-4-1 分析形成地方或區域特性的因素,並思考維護或改善的方法。
1-4-2 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3 分析人們對地方和環境的識覺改變如何反映文化的變遷。
1-4-7 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緣環境的感受,願意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
1-4-8 評估地方或區域所實施的環境保育政策與執行成果。
演化與不變
3-4-3 舉例指出人類之異質性組合,可產生同質性組合所不具備的功能。
3-4-4 說明一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 作品599 教学与弹琴指导_12198815.pdf VIP
- 安全生产月竞赛题库(附参考答案).pptx VIP
- 2025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部分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5套).docx
- Unit 4 My friends Friends share第2课时冀教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起风了sax五线谱.pdf VIP
- 影视话剧剧本_性情男女.docx
- 湘少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pptx
- 蚁群算法.ppt VIP
- 江苏开放大学《宏微观经济学》——计分作业2 .doc VIP
- 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PT (3).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