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主要会员之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发展策略.doc

WTO主要会员之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发展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TO主要会员之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发展策略

WTO主要會員之服務業發展狀況及發展策略 本章分為六節。第一節是根據我們對WTO若干主要會員國之服務業發展歷史的理解與相關的理論論述,加以蒸餾,提供一般服務業發展的理論性的綜合論述,讓比較沒有時間消化其餘各節內容的讀者,對本章的主要旨趣有一個泛泛的瞭解,也想讓有興趣深入的讀者,有一個進階的鎖鑰。第二節至第五節分別介紹美國、日本、澳洲、英國的服務業發展概況。第六節為結論。 概述 服務的定義 世界各國現行的統計實務,無不根據受調查之營業單位的產出性質,劃分營業單位的行業別,並且將各種行業大致區別為商品生產(goods or commodity-producing)和服務生產(service-producing)兩大類。論者大體同意統計機關所謂服務係指「無實體」(intangible)的產出,而商品則是具有實體。論者並且進一步指出,無實體的服務有一些相關的性質,例如,看不見(invisible)、不可儲藏(un-storable)、不可運送(un-transportable),因此服務的生產與消費行為多半是同時同地發生和完成的。相對的,具有實體的商品則是看得見、可儲藏、可運送,因此生產和消費不必同時同地發生,亦即,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必直接接觸互動。這樣的論述有其不通之處,例如,有人指出娛樂文化事業被歸類為服務業,但其產出如影片、錄音帶、CD和書籍等等,都具有實體、看得見、可儲藏、可運送。另一方面,在Enron帶頭鼓吹下,WTO甚至將能源業者,不管是從事開採(傳統的統計實務歸入礦業)、提煉(傳統的統計實務歸入製造業)或分銷,統通納入服務業貿易總協定(GATS)的範疇,顯然拒絕遵守以是否具有實體來判定產出是否為商品抑或服務的原則。 統計機關只要堅持既定的分類系統,一貫地執行統計工作,也許無庸理會原初系統建立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但,就經濟分析或號稱理性談判的場合(譬如WTO)而言,卻不能不對商品與服務的分際給予適當的澄清與確定。然而,遍查相關文獻,論者對於何謂合理的服務定義,卻是眾說紛紜,唯一的共識也許是:不管如何定義,服務所包含的各種生產活動性質差異極大。這一丁點共識對於理性論述可以說不僅毫無用處,甚至只會帶來更多混亂和困擾。有鑑於此,任職於歐洲經濟委員會的Peter Hill乃建議以實體商品、非實體商品和服務(tangibles、intangibles and services)的三元分類取代目前流行的商品相對於服務的二元分類。我們覺得他的立場頗為可取,對於混亂的文獻具有一定的澄清作用,值得在此略加介紹。 Peter Hill指出,凡是原則上可以賦予法律上所謂物權或財產權(ownership rights)的東西(entities)都可以稱之為商品(goods or commodity)。商品帶有物權,必然可以無限次的買賣,其存在也必然獨立於其生產者或所有權人之外。換言之,商品的生產和交易是兩個可以分開的過程:在商品生產過程中,生產者對其擁有物權,生產完成後,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經過好幾手的買賣,最後才配銷到消費者或使用者手上。相對地,服務的生產和配銷與使用卻分不開,服務不能獨立於其生產者而存在,法律上不可能賦予服務以物權,即使賦予了物權,也無意義,因為實際上無法進行個別的買賣。 Peter Hill指出,雖然大多數的商品具有實體,但是實體並非商品的必要條件。有許多非實體的東西,例如,作家、作曲家、科學家、建築師、工程師、設計師、軟體工程師、電影製片廠、樂團等等創造出來的原作品(originals),雖然錄製或儲存在紙張、膠片、磁帶或磁碟等物質媒介中,但原作品本身並非物質性的實體。 這些非實體的原作品和一般的實體商品一樣有法律上賦予的物權(特別稱之為版權、專利權或智慧財產權),其存在也獨立於其生產者或所有權人之外,也可以無限次的買賣,當然也可以留著自己欣賞或藏在收納架上當存貨。甚至,因為原作品可以生產無限量的副本(copies),進入其他生產過程或供應直接消費,亦即,原作品可以重複用來生產其他的商品或服務,其經濟作用和一般所謂機器或建築物沒有兩樣,在國民所得統計中理當被視為固定資本形成的一部份,而購入的原作品理當被所有者當作固定資產登入資產負債表。Peter Hill稱這種原作品為非實體商品。 以上關於商品和服務的定義分際,讀者也許覺得過於抽象,且讓我們舉幾個例子,幫助讀者掌握。根據Peter Hill的定義,皮鞋製造商生產商品(皮鞋),皮鞋修理業生產服務(將磨損的皮鞋修好),之所以這麼區分,不是因為一方面皮鞋是一實體,和另一方面,皮鞋的現狀得到的改變是一非實體的「差異」,而是因為皮鞋製造商擁有其產出的物權,可以無限次的買賣,而皮鞋修理業則否(修好之前的皮鞋其物權屬於顧客,修好之後,皮鞋的物權仍屬於顧客;修理業者生產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