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材:发展历程以及与方向.ppt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材:发展历程以及与方向.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材:发展历程以及与方向.ppt

三、方向:怎么办?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传统文化?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能进入教材与课堂。为此,应将中华传统文化放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和整理,用时代眼光、全球视野辩证地看待。概括地说,在庞杂的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 系统工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课程、教材、教师、教学以及评价等诸环节进行整体设计、科学论证,使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协调发展,这样才能有序有效开展。 课程设置 需要依据现代课程理论,遵循人的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课程内容上,应适当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比重,合理安排各学段内容,尽可能减少头绪,避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重复。在纵向上,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学段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相互衔接;在横向上,使课程、教材、教师、教学以及评价诸环节相互协调。 任翔(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 目前,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尚不完善,不少地方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如疾风骤雨般倾泻而下,在教学内容上不加甄别,只强调死记硬背。一哄而上、缺乏科学设计的做法不利于传统文化教育健康发展,甚至会适得其反。(《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教材编写 在教材编写上,立足于学生情操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运用现代科学系统的方法,采取知识分类、内容分级、训练分步的编排方式,灵活有序地安排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整体性,使教材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小学:启蒙 小学低年级(一至三年级)以培养对文言诗文的亲切感为重点。诵读浅易的文言诗文,包括文言韵语、介乎韵语与散句之间的对联、格言,类似古代《日记故事》那类课本的文言小段,以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心平气和,润物无声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心平气和,深入钻研;需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需要轰轰烈烈,跟风热闹。 二是形式化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需要豪华包装,不需要搞“花架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无须四处推销。有的地方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热衷于让孩子穿上古装读经典,每天上课前要拜孔子像,向圣人行礼。老师穿着古装,拿着戒尺上课。有的热衷于举行汉学仪式,举办汉式婚礼,甚至有的高校举行毕业典礼时也以穿汉服相标榜,“口惠而实不至”,是形式化的表现。 许锡良:幼儿读经有什么危害? 国学热的目的与功效,正是要消解一个民族的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讲到底其实只是利益的驱动而已。一些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让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变成一代代愚民,而丧失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与创造力。幼儿读经是违背儿童的成长天性的。其实是一种反教育行为。 三是娱乐化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大众参与,需要多元支撑,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如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平台(手机、视频)等媒介宣传推广,但不宜像有些影视节目那样,过分强调娱乐效应,追求热闹,盲目跟风,以博“眼球”。据说有一家报社举办国学知识竞赛,题目有“在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胡萝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四是功利化。 即利用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心理,打着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大上”旗号,达到自己功利性的目的。所谓功利性,要么是敛财,要么是出名。比如在不断升温的“国学热”中,读经班、现代私塾异常火爆,收费当然也是贵族化的。 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沾染铜臭味、市侩气。 陈平原: 国学是好东西,但不该是震天响的口号。因为,一旦成为口号,犹如漫天翻卷的大旗,必定旗下鱼龙混杂,招来很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江湖骗子。 五是绝对化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神乎其技”。比如,有的提出应该全面恢复私塾,不要让孩子去上学,就在家里读“四书五经”,读到16岁,再学其他。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现代教育观念,但读经决不是教育的全部。 凡是传统的都是好的? 二是内容上的厚古薄今,食古不化。其实,对待任何传统的东西,都需要扬弃,需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活在当下,为我所用。比如,孔子“唯女人与小人为难养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男尊女卑的观念,我们没有必要“曲为之解”,为圣人辩护。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弟子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事虽小,勿擅为。”“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亲有过,谏使更”,“号泣随,挞无怨” 《三字经》:“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 封建糟粕沉渣泛起 当前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潮流下,封建糟粕沉渣泛起。在宣扬“妇德”、“孝道”的名义下,竟然“三从四德”、“二十四孝”以及奢靡的殡葬和豪华坟墓都在借尸还魂,而且和当下的官商腐败结合起来,把百年前早已摈弃的恶俗陋习以及文化糟粕又捡回来,这才是中华文化的灾难。 二、历程:是什么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