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论语》十二章3推荐
《论语》十二章 一、教学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 二、学习要点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 三、作者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 四、作品概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 五、创作背景 《论语》就自身而言主要还是记事文。但若从先秦诸子发展的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论议之文的第一个阶段,为语录体。 《论语》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孔子平凡、伟大的人格形象。 * 六、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感知:本文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 * 2.课文分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诬罔,受欺。“殆”,危险。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国大夫。 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 *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畔”同“叛”,指离经叛道。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 *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本章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绝”,一点也不,绝对没有。“意”,臆测,“必”武断,“固”,固执拘泥,“我”,唯我独是。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空空如也”,我本来什么都不知道。 此章道出了孔子修学的方法。 *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认为学习是增加自身学问,完善自身道德修养的途径,不是评价个人能力的尺度,更不是追逐名利的工具。 *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多学而识之”即博闻强志。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 *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 * 陈亢问于伯鱼曰:“自亦有异文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陈亢”字字禽,一说孔子的学生。“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闻”,教诲。“趋”,小步快走。 此章为对话体,是孔子弟子陈亢和孔子之子孔鲤的一段对话。通过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诗、礼等古典文化的倡导和推崇,也从侧面反映出孔子无论是对待弟子还是自己的儿子,都是一视同仁,“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表现出孔子深厚的道德境界和修养。 * 子曰:“小人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启发。“观”观察。“群”,合群。“怨”,讽怨。“迩”,近。 此章孔子指出了学诗的重要性,认为《诗》的作用很大,可以“兴”、“观”、“群”、“怨”等等,指出《诗》这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对君子成长的重要作用。 * * 4.相关评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届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作文“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导写及范文.docx VIP
-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1).pdf VIP
- 2020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起点数学(文).docx VIP
- 钢筋混凝土化粪池22S702.pdf VIP
- 医疗设备投放合同.docx VIP
- 附件2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调查表.doc VIP
- 《Python程序设计》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1-110.pptx VIP
- 水电站防汛工作检查表[一].doc VIP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报告.doc VIP
- 全概率公式(呼伦贝尔学院吴美华)教学课件.ppt.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