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苗疆之屯堡司法127.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苗疆之屯堡司法127

清代苗疆之屯堡司法 程泽时 乾隆元年上谕:“苗民风俗与内地百姓迥别,嗣后苗众一切自相争夺之事,俱照苗例完结,不必绳以官法。至有与兵、民、熟苗关涉之案件,隶文官者,仍听文官办理;隶武官者,仍听武弁办理。必秉公办理,毋得生事扰累”。[①]据此,苗疆所发生的与兵、民、熟苗关涉的案件,可以分为文官受理案件和武官受理案件两类。那么,区分案件管辖的标准是什么呢?清乾隆元年以前,驻扎在苗疆的只由营兵。清乾隆元年以后驻扎苗疆的兵,就有营兵和屯兵之别。营兵是朝廷驻军,属于“官兵”。屯兵,亦军亦民,类似“民兵”。案件管辖也进一步复杂化。本文依据清水江文书之诉禀稿和苗疆地方志资料,讨论发生在屯堡中的与屯兵、商民关涉的诉讼案件问题,也就是苗疆屯堡司法问题。 一、从南加堡米场斗量纠纷案诉禀稿看卫屯、商民之间争诉 下引的一份诉禀主旨句是“为听痞殃民、枉酷无辜事”的诉禀稿,所载的“南加堡场市米场斗量纠纷案”大约发生在清道光年间的清江厅(今即剑河县)。由于墨迹慢漶,部分字判读困难,且原稿中就已隐去当事人的名字,就用△△代替名字。因此,“恢复原文”相当不易。下引为笔者所恢复的版本。 为听痞殃民、枉酷无辜事。缘南加堡当居孔道,水陆并通,历开场市,每逢辰戌之期,油盐米汁,均集於斯买卖。堡有卫主及总旗、百户巡查。街有客长经纪,交易从来相安。无何近年有滥痞之杨△△,素在场中,惯行搕诈。经事主控禀官究,首士斥非,不知□许次矣。恶不惟不知改悔,犹敢更生毒念。复□本月△△日,虎视米场买米之△△等三人,与船户买米时,因经纪吴△△执斗不暇,呼及绅民等,公雇专守百□,言灯火之熊△△代量,皆无异言。嗣忽出△△,向△△□米不遵,即图搕诈方休,强抢去米併斗,于卫主堂下,妄控所用大斗等语。卫主不识奸谋,即拘龙△△到案,不问虚实,每人酷丈数百板,押禁。恶又生一计,至二更时分,复□入□内,将熊△△扭见卫主,奈卫主不容分诉,又将熊△△酷杖一百板。时民等俱以各睡,竟不知情,次早方悉。嗟乎,可怜受杖者,嚎啕不已,无奈只得奉请各省首士湖南△△、江西△△、福建△△,代恳卫主之恩,开汤网,施周仁,不独民等衔环,即百姓皆戴德矣。被加惩民等,实无宥身。论邀恳,有各省首士确质;言释放,有总旗、百户确凭;问虚实,有处客长经纪可证。似此听痞殃民,南加乃清黎杂处之地,客商聚集之区,非赖仁廉之官,奸恶成风,良善无处安诸,不已佥叩。[②] 该诉禀稿的大意是:杨△△到“卫主”那里控诉在南加堡米市交易中使用“大斗”量米的卖米商人龙△△,以及“代量”的临时充当经纪人的熊△△,缺斤少量,损人利己。“卫主”信之,并以酷杖惩罚。湖南、江西、福建三省商会的首士出面向“卫主”求情“邀恳”。可能“卫主”没有反应。于是,南加堡的客长经纪全体一致“佥叩”向清江厅通判公禀。 那么,这里面的“卫主”、“总旗”、“百户”是否属于屯军品级呢? ㈠基于诉禀稿对苗疆屯堡制度的考证与叙述 “卫”在明清军制中是不同的单位。明洪武十八年置五开卫。凡近司寨地方,设屯弹压。每军屯田二十四亩,再加六亩以为冬衣布花之费,即今三十石之数。屯军自种自食,不必输纳於官,亦毋庸仰给於官。除养屯军外余田,仍照民田起科上纳,为卫官养廉及不时军需之用。国朝裁屯军为官军,於是支放军粮,预为筹备。黎郡镇营各兵,每名每月支米三斗,每年每名支米三石六斗。[③]即清朝废除了明朝的苗疆卫所屯军制度。明朝苗疆屯军没有朝廷支付的军粮,需要自食其力。清朝开辟苗疆,所用的官兵需要按时支付粮米。 但是,清朝还是借鉴了明朝的卫所屯军制度,贵州总督管巡抚事张广泗在其著名的《议覆苗疆善后事宜疏》中“变通其意”,创立了独特的清朝苗疆屯军制度。兹摘引如下: “又廷议内开,逆苗绝产,安插汉民领种。臣等查新疆苗众震慑军威,就抚方始。若遂招人民分种管业,未免复起惊疑,转於新疆无益。臣等酌议,不如暂给驻守之兵丁,并兵丁之子弟,就近耕种。既可便于稽察,亦可稍佐兵粮等因。…安设屯军,洵为至当不易、永远宁谧之良规也。臣与司道等官,悉心计议,此项屯军,除先尽兵丁内之子弟能耕种者,招令承领外,但兵丁子弟无多。查前经督臣尹继善,因逆苗蠢动,饬令通省招募新兵,共五千余名。训练已经一年,技艺娴熟。今军务告竣,现在酌减归农。即在此新兵内,招其能耕田亩,并情愿奔赴苗疆承领者,给予耕种。如仍田多兵少,即就近招募年力精壮,可充兵丁之人,令其领种。…合计屯军每户给上田六亩,或中田八亩,或下田十亩,其所收之米谷可敷一年之口食。且苗人止知耕种水田,所有山土悉皆抛弃。今所设屯军除不许侵占苗界外,其余附田山土尽其垦种杂粮,则衣食益为饶裕。…俾得尽力南亩,以待收成。更宜选择扼要处所,建筑堡墙,或用石切,或用土筑,官给工价口粮,即令该屯军等自行修筑,庶几彼此声势联络,出入田畴,得收守望相助之益。…查直省凡有屯军之处,皆有卫守备或卫千总管辖,而隶於府道等官

文档评论(0)

bzhuangrduh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