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doc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 2005年实施新课程改革,林甸二中走进新课程,聚焦新课堂,推进新课改,确立了“以学为先、学导同行、问题解决”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站在课改新高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新模式。 一、“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流程的内涵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是指课堂内、外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等四个教学环节和“课堂外发放学案,学生自学→课堂上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班内交流,确定难点→针对重点,教师精讲→随堂检测,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完善提高等六步教学流程。其具体内容是: 1、发放学案,学生自学。课前,教师发放预先编印的学案,让学生课下自学。学生根据学案中设计的预习思考题结合课本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 2、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学生已经自行解决,上课时,不能解决的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将全班同学搭配分成若干个固定的学习小组,小组内部经过互相交流、研讨,共同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一部分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成员推选一名同学担任小组发言人,将问题提交到全班解决。 3、班内交流,确定重点。在教师主导下,各小组推出的发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发言,由全班同学共同努力,解决掉大部分问题。最后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就是本节课教师教学的重点。 4、针对重点,教师“精讲”。针对学生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结合学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讲授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讲解问题透彻到位,始终注意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到“三讲三不讲”。 5、随堂检测,练习巩固。“精讲”之后,跟上“精练”。在教师对重点问题讲解后,接着利用学案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检测之后,学生交换,互批互改,个别问题,教师强调。在这个教学环节上,我们的硬性要求是随堂检测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监督。检测过程中,学生不准看课本和笔记,不准相互讨论,以确保检测的真实、有效。 6、课堂小结,完善提高。在一节课结束之前,适当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自习课上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知识迁移、总结提高。 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原则上要求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合作探究时间不少于10分钟,精讲点拨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有效训练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二、对学案的理解: 1.依案自学,以案导学 课前自学是“学案导学”模式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课前将“导学学案”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完成检测。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记下尚存的疑问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2.信息反馈,课堂探究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反馈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一定要在“导”字上下功夫。 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如复习导入、实验导入、媒体导入等,把学生引入问题中来。 导议: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可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技术、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在“最近发展区”内,创设情境,搭建好平台,组织学生发现、探究,并及时加以点拨、归纳。 导思: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点拨、诱导性问题,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不同学生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 3.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案,引导学生把看似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学生要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点,教师可让学生直接回答归纳的结果。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