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随堂测试(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随堂测试(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随堂测试(解析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随堂测试 1.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 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 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C. 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答案】D 【解析】“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这是西方思想,谭嗣同撰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其中的“仁”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故选D;谭嗣同把中国文化中的“仁”用西方科学家的世界本质说做了发挥,故不能说AB正确,所以排除;由于谭嗣同借鉴了西方自然科学家的思想,所以C也等于以偏概全,故排除C。 2. 梁启超认为:“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且土地问题,虽谓为资本问题之附庸焉可也。”这说明梁启超 A. 突出强调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性 B. 明确反对进行社会革命 C. 其思想与“平均地权”思想相一致 D. 主张逐一解决社会问题 【答案】D 【解析】“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说明梁启超认为资本问题和土地问题都要解决,只是有先有后而已,故选D;AB不能说明材料全部,属于以偏概全,故排除;其思想有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但是并没有说到具体解决方案,所以没法与“平均地权”的思想进行比较,故C的说法也不符合题意。 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这一题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 3. 某同学对中国近代一人物总结了三个要点,即“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 魏源 B. 洪仁玕 C. 李鸿章 D. 严复 【答案】D 【解析】“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指的是严复,他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而且翻译了西方的《天演论》来宣传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故选D;魏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不会赞成“改良道路”和“宣扬自由民主”,故排除AC;洪仁玕是农民阶级的代表,他虽然也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是并没有提出用“改良道路”,故排除B。 4. 1898年问世的《无锡白话报》是当时在中国极具影响力的一份报刊,其创办者裘廷梁有言“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欲民智大启,必自广学校始,不得已而求其次,必自阅报始。报安能人人而阅之,必自白话报始”。这说明 ①白话相比文言更有利于报刊的普及 ②文学革命对报业形成了一定影响 ③裘氏希望通过办报推动社会变革 ④报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素养的提升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由“报安能人人而阅之,必自白话报始”可以得出①;题干反映的时间是1898年,文学革命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所以②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由“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可以得出③;由“欲民智大启,必自广学校始,不得已而求其次,必自阅报始”可以得出④;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 5. 有人认为中国掀起洋务运动时,整体社会环境非常有利于引进新事物、实现近代化。尤其是中国人(尤其是男人)的文化水平,要比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文化水平高出很多。以下支撑这一观点的最主要理由是 A. 印刷术发明早、出版业发达 B. 男耕女织的社会生产模式 C. 科举考试等文化政策导向 D. 中国的学校教育非常普及 【答案】C 【解析】“中国人(尤其是男人)的文化水平,要比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文化水平高出很多”能支撑这一观点需要从文化教育层面来寻找依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自隋唐以来实行的科举制,使得全社会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