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锦泽技工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山东锦泽技工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山东锦泽技工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山东深泉高级技工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4月)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班级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 1. 《荀子·富国》中记载:“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 自给自足 B. 生产力水平高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答案】D 【解析】材料“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的意思是去掉草根、积肥、造肥和施肥等是农民应该做的,这是典型的精耕细作,故D正确;AC项是小农经济的特点;B项不符合史实。 2.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以及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问题,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意在强调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是没有根本性突破的,当然这些手工业品仍然能成为名片却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这些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仍然是世界领先的,选B。东西方的交流渠道是畅通的,对外贸易也不是一直居出超地位的,A、C、D是均不能选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丝绸、瓷器等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西汉有“布衣将相”之说,当时“布”的主要材料是棉 ②早期的瓷器不过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 ③曲辕犁主要应用于农业灌溉 ④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主要的衣料是麻和葛,棉布在元代才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①不正确;②早期的瓷器不过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说法与史实相符;曲辕犁是耕地工具,③不正确;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而不是禁止对外贸易,④说法不正确。故选A。 4. 合理的经济政策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下列政策不利于国家强盛的是 A. 盐铁专卖政策 B. 均田制度 C. 放宽商业限制 D. “匠籍”制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盐铁专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均田制是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放宽商业限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在“匠户”制度下,统治者可以十分方便地征调各类工匠,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的束缚,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匠户”制度 5. 从下示材料可见当时 A. 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B. 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 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答案】A 【解析】材料“如虑私贩船料,中国船小,外国得之不足资其用。臣愚请弛禁便”反映的是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于是其要求放宽限制,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受到人们的质疑,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B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外来入侵的信息,C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 6.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这说明 A. 清朝统治者的不自信 B. 君主专制下的失策 C. 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D. 清朝严格实行海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一句可看出作者对海禁持反对态度,反对的原因就是它“累及无辜”,即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由此可知其认为海禁是君主专制下的失策,B正确;材料体现的俄是黄遵宪对海禁政策的反思,不能得出清朝统治者自信与否的信息,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百姓的生活状况,C不正确;材料表达的是对海禁政策的反对,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所给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海禁政策的影响和评价解答即可。 7. 下图反映的是 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 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片可知,男子在从事农耕,女子在进行纺织,即男耕女织,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故选B。AC在图片中无从体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