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永春一中高二年期初考试历史科试卷(2018.03) 命题:黄瑞珍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 1.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A.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 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 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 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2. 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即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火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A. 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 B. 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 C. 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 D. 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工具 【答案】D 【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东汉光武帝更换太子称引儒经之说为据,用儒经权威证明诏书合情合理合法,可以分析出此时儒学已经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了,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应该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B项是宋元时期;C项中的选官与材料无关。 3. 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和“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该思想为法家思想,①属燕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②属齐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③属秦国,商鞅和韩非的法家思想对其有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④属楚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4.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 A.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C. 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 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A选项错在材料只谈到儒家和道家,未提佛家,所以与“三教合一”无关;B选项说法正确,葛洪反对张角,强调“忠孝和顺仁信”,这对社会发展是有利的;C选项错误,从以上可以看出,葛洪的思想对统治阶级是有利的,有利于稳固统治;D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这一点。 5. 名儒邵雍说:“室中造车,天下可行,轨辙合故也。苟顺义理,合人情,日月所照,皆可行也。”张载认为:“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由此可见,二人均认同 A. 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关系 B. 先义后利的儒家追求 C. “理”是万物的本源 D. 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答案】C 【解析】材料二人均是北宋理学家,“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主张“理”是万物的本源,C正确;A是朱熹思想主张;B不符合材料主旨;D是理学积极影响,材料没有体现。 6.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陆九渊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说明该思想家主张内心明晓仁义或天理比通过外在手段知晓天理更为重要,显然这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心学主张无关。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 7.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时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B. “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 “廉洁和诚信”:揭露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D. “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说明了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严重禁锢了个人的思想自由以及创新发展,而李贽则对此作出了大胆的批判,所以答案选C,A D两项描述的内容与明代时代特征不符,B项说法与题意正好相反。 8. 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