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作答应对二轮复课终稿 课件 (共29张PPT).pptx

诗歌鉴赏作答应对二轮复课终稿 课件 (共29张PPT).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作答应对二轮复课终稿 课件 (共29张PPT)

诗歌鉴赏考场 作答应对策略 岐中语文组 任秋利 2018.3.21 ;阅读欣赏和考试鉴赏不是一回事; 主动欣赏的随意性和碎片化,与考试要求的全面性指向性,答题的条理性不同 ; 一、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目标: 从文本出发,读懂诗歌 从命题出发,明确意图 从积累开始,筛选整合 从要求出发,分分必争;二、考题回眸;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全国卷1)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全国卷2);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全国卷3);三、考情综述;四、知己:已知的东西;以表达方式“描写”为例,认识手法的复杂性丰富性。构建鉴赏知识体系; 五、考试现场: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4——15题 调笑令(二首) 唐 韦应物 (一) 胡马,胡马,远放燕之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二)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过程:明确考向,心中有数) 读——译——问(疑点) ;问题预设: 1、胡马为野马? 2、胡马为胡人放牧的吗? 3、诗歌所写主题为马? 4、由河汉想到了…… 5、看到了哪些修辞? 6、思考主题 7、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词放一块;14、对本诗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首通过对胡马的生活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胡马在天边的草原上威武豪迈的形象。 B、“边草无穷日暮”词句点出时间,与前面的写景融成一体,境界阒寂苍凉,辽阔壮阔。 C、第二首把离恨的长久与空间的无限连接起来,表现别后相思之深,相逢无望之恨。 D、韦应物这两首词既在写边塞,也在写征人,从正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格婉约。 E、这两首词通篇采用了二字句和六字句,都为双音节,六七两句重复,使感情表达自然而有韵味。;15、这两首诗歌在写作手法和写作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请加以分析。 (把两首诗分开作答,分别先明确手法,再概括内容) 第一首诗歌,①借物喻人。②诗歌描写了胡马的生活环境和动作,表现了胡马找不到归宿时的迷惘、不安、恐惧和痛苦的心情。③作者以马喻人,曲折地表现了征人远戍时经常会有的孤独、痛苦、忧烦、急躁的心情。 第二首诗歌,①引用典故。②作者以神话传说中牵牛与织女两星隔着银河相望,通过鹊桥相会的故事,③表现夫妻远别、相思之苦。这种痛苦更在牛、女之上。 ;学情归纳;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展示:;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展示;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展示;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展示;六、应对策略;七、牛刀小试;我来做主:学生编题;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诗写得都是送别,送别的地点都是长江岸边。 B、严维之友是从江南渡江北上,李白之友是顺江而下。 C、严诗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的季节。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