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控-银川教科所.PPT

  1.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控-银川教科所

◇内容得分率——关注同一群体在同一学科内的不同内容领域表现。 ◇内容得分率——关注同一群体在同一学科内的不同内容领域表现。 ③它是带动课改的抓手 课堂教学改进既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带动课改的抓手。 课改的重要任务是改变教和学的方式,教师是课改的实施者,教学方式的变革是课改中最活跃、最具潜力和影响力的部分。 课堂教学改进就是研究怎样使教学过程和方法更符合学习规律,使学生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发展兴趣、情感。 ④它推动教师集体研究的意识加强 在课堂教学改进过程中,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会更有针对性: ◇集体备课——针对个人“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目标和措施,重点探索教学方法,力求做到教法新颖,富有个性; ◇互相讨论——邀请同组教师听自己的随堂课,并结合改进计划进行针对性地评课; ◇专题研讨——分析研讨活动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提炼出好的教学方法。这样,“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研究和实施有了依托。 教师在亲身参与设计、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教学反思。这时的教师已经不再是教学任务的单纯执行者了,他们演化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2.抓“三分”,进一步改进教研工作的主要方式 “三分”——分步推进、分层要求、分类指导。 对课改分步推进、逐年深化,对生源、办学条件等情况不同的学校分层要求,对不同学校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选修II)等分类指导,确立教研工作的策略,主要解决教研工作“怎么做”问题。 ◇坚持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尊重学校的自主性与学校之间的差异。 ◇基本性规约,实效性为主,校本化实施,创造性实现 ◇指导不指令,管住不管死,放手不放松,有为不错位。 把“差异”作为资源,搭设交流平台,提供“怎样做好”的经验案例 不做指令性的规定,通过多种工作例会,把调研中收集到方案,特别是有些有意义的案例,提出来组织讨论、研究,相互启发。 不要求所有学校“齐步走”,但又建议生源状况和办学条件相似的学校能相对统一,以便加强研究,形成课程实施环境,“手拉手,一起向前走”。 3.抓“三基”,进一步夯实教研工作的主要基石 (1)重视基本问题的解决 (2)重视基本能力的提升 (3)重视基本条件的建设 (1)重视基本条件的建设,改善课程实施环境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建设 努力构建研训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2005—2007年开展了全市通用技术教师新课程培训。 ○2008—2010年组织了通用技术教师在东南大学进行为期10天的机械加工、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技能培训。 二是积极促进课程条件性资源的建设 提供了完善实验室和建立部分学科专用教室的调研报告,主动影响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的制订与资金投入。 提供新课程在条件性资源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与高位目标,配合教育装备部门对学校条件性资源建设进行检查评估。 南京市教育局很重视这项工作,特别是建立与实施了学校专用教室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机制。 三是主动为“弱势学科”营造课程文化 美术、音乐、技术等课程的深入实施与健康持续的发展,存在着文化困境。 在教研的层面上,不断提高这些课程教师的学科地位,加强对专业成就感的宣传。并且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不断强化这些教师的学科信念和教学信念。 (2)重视基本问题的解决 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还是一种在昨天基础上的“进入”。 教育现实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在课改的初始阶段叠加在一起。 努力穿透困惑,把推进课改的过程作为研究“真”的问题、真地研究问题、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第一步:把“问题”界定为真实的过去或现在与期望之间存在的差异,把问题作为通向进一步发展和达成目标的起始点,把确定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解决的切入点。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深度调研,注意发现并广泛了解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努力从两个维度审视和筛选问题。 ● 把教学意识与课程意识结合起来审视问题。 重视从课程的视野去寻找和发现问题。这样有助于能看出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有意义的突破口。 ● 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去筛选问题。 把重点放在现阶段可能解决的问题上,落脚在可以解决的问题上。 保持“讲条件而不唯条件,缺条件而不缺理想”的精神状态 。 第三步: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