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数学(含答案)
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数 学 试 题
一、填空题
1.若复数(为虚数单位)为纯虚数,则实数 .
2.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为自然数集,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
3.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值为.
4.在矩形中,, ,
以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则形成的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5.已知向量,且,则 .
6.已知变量满足,则的最大值是 .
7.一颗正方体骰子,其六个面上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将这颗骰子连续抛掷三次,观察向上的点数,则三次点数依次构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________.
8.在某次数学小测验后,老师统计了所任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并制成上面的频率分布表,请你估计这两个班的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为 .
9.下面是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当输入值为8时,则其输出的结果是 .
分组 人数 频率 10 0.1 30 0.3 40 0.4 20 0.2 合计 100 1
10.已知:,:,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1.在数列中,若对任意的均有为定值(),且,则此数列的前100项的和 .
12.已知椭圆的离心率是,过椭圆上一点作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且斜率分别为,若点关于原点对称,则的值为 .
13.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定值),半径为(定值),分别按图一、二作扇形的内接矩形,若按图一作出的矩形面积的最大值为,则按图二作出的矩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
14.设函数,若且则的取值范围为 .
二、解答题
15.在三角形中,已知,设,
(1)求角的值;
(2)若,其中,求的值.
16.如图,平面平面,△是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直角梯形,其中,,,
(1)求证:;
(2)求证:.
17.已知圆,直线,点在直线上,过点作圆的切线,切点为.
若,过作直线与圆两点,当时,求直线的方程;
()经过三点的圆.
18.已知数列为其前项和,且满足,令,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的通项公式的前n项和为;(),使得成等比数列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某单位有员工1000名,平均每人每年创造利润10万元。为了增加企业竞争力,决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出名员工从事第三产业,调整后他们平均每人每年创造利润为万元,剩下的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创造的利润可以提高.
(1)若要保证剩余员工创造的年总利润不低于原来1000名员工创造的年总利润,则最多调整出多少名员工从事第三产业?
(2)在(1)的条件下,若调整出的员工创造的年总利润始终不高于剩余员工创造的年总利润,则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3)设调整出的员工创造的年总利润的最大值为,在(1)的条件下,试写出 的表达式,直接写出结果(不需给出演算步骤).
20.设函数),.
(1)若函数图象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求的值;
的不等式的解集中的整数恰有3个,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对于函数与定义域上的任意实数,若存在常数,使得和都成立,则称直线为函数与的“分界线”.设,,试探究与是否存在“分界线”?若存在,求出“分界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A.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弧与以为直径的半交于点,延长交于.
(1)求证:是的中点;
(2)求线段的长.
B.选修4-2矩阵与变换已知矩阵属于特征值的一个特征向量为,属于特征值的一个特征向量为.
C.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极坐标系中,的极坐标方程为,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求直线曲线D.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实数满足,求的最小值;
22.如图,在正方体中,是棱的中点,在棱上.
且,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求实数的值.
23.如图,在某城市中,两地之间有整齐的方格形道路网,其中、、、是道路网中位于一条对角线上的4个交汇处.今在道路网处的甲、乙两人分别要到处,他们分别随机地选择一条沿街的最短路径,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出发,直到到达为止.
(1)求甲经过到达的方法数;
(2)求甲、乙两人在处相遇的概率;
(3)求甲、乙两人相遇的概率.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2.3 3. 4. 5. 6.9 7. 8.82
9.2 10. 11.299 12. 13. 14.
二、解答题
15.(1)由,得,
所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