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草根NGO自我造血探索之路.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根NGO自我造血的探索之路 目录: 编者案 …………………………………………………………………………………………. 2 野草思考:生态城乡1+1的探索之路 3 媒体关注:草根环保需要呵护 ——丰田项目验收人民日报海外版跟踪报道 7 野草足迹:2009年11月野草活动 ……………………………………… 9 总编:何磊 责任编辑:匡娟 素材提供:杨正清、刘毅 协助:古世鑫、潘果 总策划:野草文化传播中心 网站地址: 联系电话:028 编者案 野草文化在成立初期是一个在城市社区倡导环保理念的组织,而5.12地震以后,因为参与生态旱厕项目又逐步转型为环境项目操作型的组织。生态旱厕的修建给了野草一个新的天地和新的机会,野草从最初的自筹资金开展社区活动,到现在在各类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下开展农村旱厕项目,野草似乎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生存压力,甚至发展的道路也越来越顺畅。 从数据上看:到目前为止,野草在灾区自然保护区已修建了近700所旱厕,资金来源包括了环保奖项的获得、国外研究机构的支持、私募基金会的支持、公募基金会的支持,甚至与企业社会责任部的合作也在尝试。但事实上,野草一直存在一种危机意识,靠别人的资金支持是一件非常的被动的方式,我们一直希望从内部寻找动力,找自己的生存点。 在这一期的期刊里,我们把野草在自我造血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的一点想法展示给大家,集思广益,请大家给我们提供意见,或寻求合作。 野草思考 “生态城乡1+1” ——野草探索自我造血项目模式 生态城乡项目的诞生 在野草看来,生态城乡项目的诞生,固然是抱着能自我造血、机构能可持续发展下去的目的,但同时并没有忘记作为NGO机构所担负的责任:解决社会问题。解决什么社会问题,用什么方式解决,能不能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也解决机构生存发展问题?两年来,我们一直在考虑,在探索。 四川农村生计恢复 地震后,随着不断深入地震乡村,与农户近距离接触,我们发现村民地震后恢复家园心切,人们都忙于房屋重建,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户生计的重建成为地震灾区的主要愿望。 四川属于农业大省,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户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与外出务工两大收入源,我们所在项目地处于自然保护区,相对偏远,震前户均收入2000元左右,在四川地区属于贫困地区。金融危机后,返乡农民工不断增加。震后乡村面临家园恢复与生计发展双重困难。 图1 自然保护区偏远山区生活现状 每当野草团队与农户沟通,尝试了解农户需求时,人们往往会焦虑于未来生计。有没有可能帮助农户解决生计问题呢?自然保护区社区的农户过去主要依赖于传统农业,生产一些普通的农户产品,由于交通,通讯相对闭塞,农户除了自给自足以外,把多余如鸡、鸭、猪低价卖给收购小贩,由小贩层层转销卖给城里人,农户无任何选择权,按当地的说法叫:靠天吃饭艰难,靠小商小贩吃不起饭。 我们尝试去发现当地的优势。我们发现,在自然保护区社区中,部分农户依然使用着传统农耕方式,为了节约费用,很少有人使用农药、化肥。如茂县的苹果,作为本地品种,没有施用化肥。由于市场销路不同,在收获高峰期,人们只好用来喂猪,这种品种被笑称为“苹果猪”。作为自然保护区,有着天然的自然资源,山泉水,没有污染的空气,只有美丽的风景。 图 部分保护区保留的原始耕作方式 与之对比的是而今中国的城市的现状。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于健康安全的需求不断增高,但有机专柜的价格很高,一般消费不起,同时缺乏信任。 “我们的资源优势是自然保护区和一个是城市,能否连接成一个系统呢? 我们想到城乡互动。”何磊说。 城市消费市场现状 做城乡互动的机构很多,作为后来者,如何体现野草的特色呢?从很多NGO运作乡建项目来看,都有一个特点,以强化基地来带动市场,以产品本身来争取市场,这难度是巨大的,我们发现,应该是市场需求在先,带动基地。我们一开始就得搭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平台模式。也就是说,在发现需求的前提下创造搭建消费平台,供给在后。 通过走访我们曾服务的城市社区,发现人们对于乡村产品消费有着潜在需求。走访中我们发现退休的城里人希望能定期去乡村体验,生活;家庭主妇更希望能亲自从农户手里买到安全的农户产品。大家对于食品安全普遍存在焦虑和不安全感。我们提到能不能定期组织到乡村体验,与农户认识互动,解决对方的生计需要,也能购买自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