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纲.doc

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纲.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纲

1、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历史分期的概括。 以钟磬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阶段。 2、举例说明原始乐舞的特点。 音乐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歌唱、舞蹈、奏乐结合在一起的乐舞形态。这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乐舞,是处于萌芽状态的音乐艺术。 3、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出土新石器时代舞蹈纹陶盆。 是马家窑类型的墓葬中年代最早的一幅乐舞图。共绘有相同的三组舞蹈图案,每组五人,牵手而舞。每组之间以曲线花纹相隔,下有四道平行带纹,表示地面。舞蹈者服饰划一,动作相当整齐,头饰和尾饰的摆向也很一致,说明舞蹈有着统一的韵律节奏。这种手牵着手、整齐踏舞的形象,证明在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创造了造型优美的群舞形式。这一舞蹈纹彩陶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距今五千年左右,它为探索我国原始时期的乐舞提供了十分罕见的形象资料。 4、简述原始社会的典章乐舞(8部)。 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的内容是:《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葛天氏之乐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 伊耆氏之乐:伊耆氏在每年十二月要举行盛大祭祀万物的祭礼,叫做“腊祭”。祭祀中还唱了一支歌,反映了先民岁末祭祀时祈求收获的愿望。 阴康氏之乐:创作了健身的舞蹈来驱散湿气。这是人类与自然搏斗过程中产生的古老健身舞。 朱襄氏之乐:原始人在干旱的自然灾害面前祈求神灵降雨的愿望。 刑天氏之乐:远古氏族操练战争兵阵,以斧头和盾牌相互对攻的乐舞。 黄帝时的《云门》:传说中的黄帝氏族是以云为图腾的,《云门》就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时的《咸池》: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咸池》乃是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古人认为它主管五谷,人们祭祀它,也是为了祈求五谷丰收。《咸池》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舜时的《箫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为《箫韶》;乐舞有九个段落,所以又叫《九韶》。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韶》乐表演后,赞扬它是空前绝后的作品。孔子在齐国看到《韶》乐也是陶醉的“三月不知肉滋味”。这是一部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并且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的作品。 5、原始社会时期的出土乐器磬和埙 石磬:曾称作“石”或“鸣球”。单个的磬称作“特磬”。《世本》载“磬,叔所造”。所谓离磬,已是将几个能发出不同音高的磬编成一组的编磬。山西出土的石磬有陶寺文化早期石磬4件。 埙: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新石器时代的陶埙,分无音孔、一音孔和二音孔三类,可以吹奏出合乎乐律的不同音高。姜寨358号墓曾出土无音孔的陶埙两件,万荣荆村也曾出土无音孔的陶埙;西安半坡遗址曾出土一音孔埙。新石器时代陶埙的音节结构形态远不如骨笛的发展水平,两者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有可能是原始人用自娱自乐的乐器,兼以一种传递信号的工具。 6、简述夏代乐舞《大夏》。 乐舞《大夏》的产生过程:禹立帝后,在天下各地勤劳,日日夜夜不懈怠,疏通大河,开决拥塞,凿开龙门,采取流通河水的办法使它进入黄河。又疏导三江五湖,使它注入东海,为百姓消灾。于是叫皋陶制作《夏籥》九个乐章,来宣扬他的功绩。《夏籥》,又名《大夏》,《夏籥》九成,在编管乐器“籥”的伴奏下,由64人跳舞。表演者头戴皮帽,下着白裙,光着脊梁,是一种盛大的群舞场面,音乐规模也相当可观,富于浓郁的劳动气息。但它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夏禹的治水功绩,在这里,音乐开始成为帝王领袖替自己歌功颂德的功绩。 7、甲骨文中的商代乐器名称10种。 磬、埙、镛、鼓、龠、言、龢、竽、缶、乐 8、商代乐器虎纹大石磬、殷墟编磬、安阳小屯埙。 虎纹大石磬——1950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的虎纹特磬是商代晚期遗物,也是商代乐器中的精品。该磬用大理石做成,通体饰以虎纹,十分精美。磬体上侧方钻有悬孔,发音稍高于#C1,振动数为280.7。 殷墟编磬——1935年出土特磬三具。上有铭文,为“永启”、“永余”、“夭余”。“永”即后世的“咏”或“詠”,即歌唱。“夭”似舞人俯首而舞的姿态。三者铭文可解释为开始歌唱、抒情地歌唱、抒情地舞蹈的意思。是表示歌舞相应、击磬为节的宫廷乐舞所使用的器物。若视为E音阶,则为sol、la、do三个音。 安阳小屯埙——对安阳小屯殷墟墓出土武丁时代的五音孔陶埙测音,表明它在陶埙音阶的发展过程中达到了一个音列最完备的程度:已经在十一个音之间构成了半音关系,只差一个音就能凑全十二律。 9、简述巫与覡 在商代,巫觋就是作为沟通人和鬼神之间的“使者”面目出现的。《说文解字》云:“觋,能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