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4
福建省漳州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大题卡填涂此项的字母。
1.(3分)(2013?漳州)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氧气验满 B.
熄灭酒精灯 C.
使劲塞紧橡皮塞 D.
收集二氧化碳
考点: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加热器皿-酒精灯;仪器的装配或连接;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氧气验满时,要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
B、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C、塞紧橡皮塞时要轻轻地旋转塞入试管口;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解答: 解:A、氧气验满时,要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故A错误;
B、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B正确;
C、塞紧橡皮塞时要轻轻地旋转塞入试管口,而不能使劲塞紧橡皮塞,故C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集气瓶口应向上,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此题较易出错,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是化学中考的必考点.
2.(3分)(2013?漳州)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 燃煤发电 B. 燃放烟花爆竹 C. 焚烧垃圾 D.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根据PM2.5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做法是否合理. 解答: 解:A、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
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
C、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
D、太阳能是清洁的能源,使用太阳能燃烧器,能减少PM2.5污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3分)(2013?漳州)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0 B. 34 C. 44 D. 78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依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分析解答. 解答: 解: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对原子内结构的考查,利用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规律解决是解题的关键,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4.(3分)(2013?漳州)如图所示的物质用途中,主要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活性炭吸附有害气体 B.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氧气用于气割 D.
一氧化碳作燃料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解:A、活性炭吸附有害气体是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将有害气体吸附在疏松多孔的结构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发生反应,降低土壤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
C、氧气用于气割是利用氧气的支持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氧气用于气割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一氧化碳作燃料是利用一氧化碳能够燃烧放热,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A. 点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5.(3分)(2013?漳州)对下列事例解释错误的是( )
A. 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 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停止运动 D. 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长宁区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质量调研(一模)含答案26.doc
- 2012长宁二模卷及答案16.doc
- 2012铜仁到张家界自驾游自助游20.doc
- 2012高考冲刺高分必备-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26.pdf
- 2012高考志愿详解:参考往年一本减25分4.doc
- 2012高三语文东城一模试题22.doc
- 2012邓州二高模拟训练15.doc
- 2012高考备考政治各模块易错易混知识点大盘点1.doc
- 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二 专题六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专题训练21.doc
- 2012高考语文三轮专题突破训练:38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1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