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吸收单元操作
讨论: 1、平衡线为直线 (1)、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 第五章 吸收 第一节 概述 吸收塔 混合气体 吸收剂S (A+B) 吸收液(A+S) 尾气B 混合气体中易溶解的组份称为溶质或吸收质,用A表示 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或溶剂,用S表示 吸收操作中所得的溶液称为吸收液,用S+A表示 吸收操作后排除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主要组分为B 吸收是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进行分离方式。溶解程度大的组分被吸收,难溶的组分保留在气相中。 一、吸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1. 回收混合气体中有用组分。 (例:硫酸吸收焦炉气中的NH3 ,用液态烃吸收石油裂解气中的乙烯和丙烯) 2. 除去混合气体中杂质气体以净化气体。 (例:氨水或钾碱液或碳酸丙烯酯吸收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 3. 吸收气体制得液体产品。 (例:用水吸收氯化氢制盐酸、用水吸收二氧化氮制得硝酸。) 4. 工业废气的净化。 化工、冶金、医药等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中常含有SO2、NO、NO2等有害气体,若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工业废气在排放之前,必须用相应的吸收剂吸收这些有害气体。 实际吸收过程往往同时兼有净化和回收双重目的。 二、吸收剂的选择 吸收剂性能往往是决定吸收效果的关键。在选择吸收剂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溶解度 (2) 选择性 (3)挥发度 (4) 解吸性能好 (5)其它(粘性、化学稳定性、腐蚀性等) 吸收过程分为: 1、物理吸收:吸收过程中溶质和吸收剂不发生化学反应,主要是不同气体在吸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实现分离的吸收操作。 2、化学吸收:溶质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吸收操作。如硫酸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氨,碳酸钾溶液吸收合成氨原料气中的CO2. 要求:1)、反应有可逆性,吸收剂可再生循环利用;2)、较高的反应速率 三、吸收设备 第二节 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 一、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混合物与一定量的吸收剂接触时,气相中的溶质会溶解于吸收剂中,液相中浓度逐渐增加,直至液相中溶质浓度达到饱和,即气液两相达成平衡。 气液两相平衡时,气相中溶质的分压称当时条件下的平衡分压p?A,而液相中所含溶质气体的浓度即为当时条件下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相同温度下水中溶解度:NH3>SO2>O2 溶解度曲线表明:气体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随气相中该气体的分压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加压降温有利于吸收。 250 0.10 0.05 150 50 二、亨利定律 当总压不高时,在一定温度下,在稀溶液面上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这就是亨利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E:亨利系数,由实验测定,单位与压强单位一致。 对于一定的压力、溶质气体和吸收剂,T? ,E? ,溶解度? 在同一溶剂中,难溶气体的E值较大,易溶气体的E值则较小。 亨利定律的不同表达形式: 1.当气、液两相组成都用摩尔分数表示时: m:相平衡常数 p为系统总压 同理 注意:m=f(T,P) T↑,P↓,m↑不利于吸收 反之, T↓,P↑,m↓有利于吸收 2.若液相组成以吸收质的浓度cA表示,则为: H---为溶解度系数,kmol·m-3·kpa-1 溶解度系数H与亨利系数E的关系: 对于稀溶液,cA值很小,上式可简化为: 3.若以物质的摩尔比表示吸收质在气、液相中的浓度,则为: 对于稀溶液,则XA很小,1+(1-m)XA≈1则: 三、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Q P R 平衡线 相平衡与传质过程的关系 1)、P点位于平衡线上方,yp>yp*,溶质由气相向液相转移,直至两相达到平衡;若从液相看, xp<xp*,液相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属于吸收过程。气、液两相摩尔分数差值越大,表明传质推动力越大。 2)、Q点位于平衡线下方,yQ<yQ*,溶质由液相转移到气相,直至两相达到平衡;若从液相看, xQ>xQ*,溶质从液相向气相中传递,属于解吸过程。气、液两相摩尔分数差值越大,表明传质推动力越大。 3)、R点位于平衡线,体系处于平衡状态,不发生宏观传质过程。 吸收处于平衡状态是吸收传质过程的极限,气液相平衡关系限制了气体离开吸收塔的最低浓度和吸收液离塔时的最高浓度。 1、判断传质过程的方向以及推动力的大小 2、指明吸收过程进行的限度 第三节 吸收过程机理 一、分子扩散与涡流扩散 1、分子扩散 2、涡流扩散 菲克(A。Fick)定律 若考虑分子扩散,则总扩散速率为: A B 分子扩散 二、双膜理论 1、双膜理论 1)、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间有一固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