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推理德性伦理学.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德推理德性伦理学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tw/~ 第六週 德性倫理學: 快樂或幸福是有意義生活的唯一價值嗎? 一、前 言 道德能夠保證幸福快樂嗎?( Pojman and Fieser, 2011: 71.) Jim是個大好人,卻被哥哥Jack陷害而遭定罪囚禁,飽受騷擾虐待。他出獄後變成遊民、健康狀況很糟,人們都盡可能避開他。 Jack是個邪惡的人,但他善於掩飾,擁有成功的事業、美麗的妻子,又是好幾個慈善團體的董事,深受人們的尊敬和讚揚。 請問:你會選擇過Jim還是Jack的生活? 一、前 言 快樂應否被當作人生最終目標? 1.享樂主義(Hedonism):快樂是最高的善或幸福。 古代代表:依比鳩魯(Epicurus, 341~279 B.C.)主張快樂是「免於痛苦」。快樂有高低之分,真實的快樂不是肉體性的,而是心靈的寧靜。 當代代表:效益主義。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主張「幸福是人類行為的最終目標,而幸福取決於快樂與免於痛苦」。 一、前 言 2.反對享樂主義的代表人物: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康德把享樂主義稱為幸福論(Eud?monismus),他反對幸福論的理由是: 1.快樂沒有高低層次或種類之分,所有快樂都是肉體性的。故幸福論建立在感性原則的基礎上。 2.快樂或幸福會隨著不同主體的偶然境遇而變,故幸福這種概念不能作為客觀道德理論的基礎。 一、前 言 在西方哲學的發展裡,並非所有幸福論者都把「幸福」等同為「快樂」。 今天的課程將告訴你: 1.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以德性 (aretē/virtue)為基礎的幸福論主張 2.柏拉圖(Plato, 429-347 B.C.)如何論證追求德性的必要性 3.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論幸福與快樂 二、亞里斯多德的幸福論 (一)幸福是什麼? 所有人類行為都具有目的性,各種目的具有高低位階之分:有時候我們從事某個行動只是追求另一個更高階目的之手段。 手段和目的之系列必有一最終目的:人做為理性動物必須設立一個最高善,來安排人生追求的其它目的與活動的價值位階。這個最高善就是「幸福」。 亞里斯多德從人類行為的目的性,以及人是理性動物的基本假定,來論證追求幸福的必要性。 二、亞里斯多德的幸福論 錯誤的見解:人們把幸福等同快樂、財富、榮譽。亞里斯多德認為這種對幸福的看法是錯誤的。 1.純粹追求感官的快樂是如同牛與豬過的生活。 2.金錢只是追求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的工具,財富本身沒有內在價值。 3.榮耀取決於他人而不是自己,且人們追求榮譽仍以德性為基礎。 二、亞里斯多德的幸福論 亞里斯多德主張,幸福是「靈魂依據德性之活動」。 單單擁有德性仍不夠,德性還必須施展出來,展現在行為、生活之中,才能算是幸福。 二、亞里斯多德的幸福論 (二)什麼是德性? 德性一詞的希臘文 “aretē”,指的是「卓越性」。事物的德性就是使它能善於執行其功能的特性。 亞里斯多德從分析人類靈魂的結構,來探討人應實踐之特有目的與功能: 1.吸收營養的能力:跟人的德性無關。 2.知覺與慾望的能力:慾望的部份跟人的德性有關。 3.理性能力:跟人的德性最為相關。 二、亞里斯多德的幸福論 人的德性即倫理實踐生活與理論認知活動都能合乎理性: 1.倫理德性(virtues of character):當慾望聽從理性命令且成為一種習慣,因而行為能合乎理性尺度。例如節制、勇敢、慷慨、正義等。 2.理智德性(intellectual virtues):理性能力充分發揮其認知功能,而達到卓越狀態。例如智慧、知識、技藝等。 小結:對亞里斯多德而言,人類特有的功能是合乎理性或帶有理性之活動。 二、亞里斯多德的幸福論 (三)亞里斯多德與柏拉圖之德性理論的差異: 1.是否區分「倫理德性」與「理智德性」:柏拉圖主張所有德性最終歸結於知識或智慧,故不做此區分。亞里斯多德則區分二者的不同。 2.德性跟幸福的關係:柏拉圖主張幸福在於靈魂之高貴與健康狀態,故德性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條件。亞里斯多德則主張德性是幸福的必要條件( 非充分條件)。因為展現德性需要許多外在條件的配合,因此幸福需要許多外在物質方面的善。 三、柏拉圖論德性之必要性 在《國家篇》(The Republic)第二書,柏拉圖問:我們為何要追求正義(即道德、德性)? (一)區別三類型的善的事物: 本身值得追求 本身和結果都值得追求 本身沒價值但結果值得追求 柏拉圖 (蘇格拉底) 格勞孔(Glaucon) 三、柏拉圖論德性之必要性 (二)區分靈魂的三個部份: 感性慾望(appetite):追求的是生理滿足與肉體上的快樂。 意氣(spirit):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