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燃烧原理与初.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质燃烧原理与初

主要内容: 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二、燃烧的过程和分类 三、燃烧热的传播途径及其对火灾蔓延的影响 四、火灾预防 五、初起火灾的扑救 六、常用灭火剂的性能及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燃烧本质 1.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 2.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产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简言之,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链锁反应机理可分为三个阶段: (1)链引发(2)链传递(3)链终止 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 发生燃烧的必要条件 燃烧的必要条件即三要素 1.可燃物 2.助燃物(氧或氧化剂) 3.引火源(也称点火源 ) 最常见的引火源是明火。 发生燃烧的充分条件 燃烧的充分条件有下列4个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2.一定的氧气(氧化剂)含量 3.一定的引火能量(点火能) 4.相互作用 燃烧与火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致灾危险性和因素也在增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6万起(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下同) ,火灾损失约0.6亿元。 2.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火灾损失从1.4亿元上升到3.2亿元。 3. 20世纪9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7.5万起,火灾损失约10.6亿元。 4. 2000年至2004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23.4万起,死亡2559人,受伤3531人,火灾损失约15.5亿元,达到历史高峰。 5.2005年全国共发生火灾235941起,死亡2496人,受伤2506人,直接财产损失13.6亿元。 6.2006年共发生火灾2 2 2 7 0 2起,死亡1 5 1 7人,受伤1 4 1 8人,直接财产损失7.8亿元。 7.2007年共发生火灾15.9万起,死亡1 4 1 8人,受伤8 6 3人,直接财产损失9.9亿元。 1.火灾的定义 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称为火灾。 2.火灾的分类 (1)按火灾中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为: A、B、C、D、E、F六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E类火灾指带电设备火灾;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2)按火灾等级标准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标准。 其中特别重大火灾是指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按起火的直接原因分为10类。即放火,电气,违章操作,吸烟,用火不慎,玩火,自燃,雷击,不明,其它。 燃烧的过程和分类 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方式 1.气体燃烧 (1)扩散燃烧(2)预混燃烧 2.液体燃烧 (1)扩散燃烧(2)预混燃烧 3.固体燃烧 (1)蒸发燃烧(2)分解燃烧 (3)表面燃烧(4)阴燃 有焰燃烧和阴燃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燃烧产物 1.燃烧产物的概念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如灰烬、炭、烟等,其中,烟雾是物质燃烧的主要产物之一。 2.完全燃烧产物(CO2) 和不完全燃烧产物(CO) 3.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 4.燃烧产物对灭火和人员疏散的影响 (1)有利方面 A.在一定条件下有阻燃作用; b.为火情侦察、寻找火点提供依据。 (2)不利方面 a.影响视线;b.引起人员中毒、窒息; c.会使人员灼伤、烫伤;d.造成火势发展蔓延。 燃烧类型 1.闪燃 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一遇着火源,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火苗或火光,这种现象称为闪燃。 闪燃是着火的先兆。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叫闪点。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 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越大。 2.着火 着火---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着火是燃烧的开始。 燃点---可燃物质开始发生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物质的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3.自燃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热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积热不散引起的燃烧,统称为自燃。 物质的自燃分为受热自燃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