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大学语文8.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钱江大学语文8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 出身清贫,自幼勤学,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补博士弟子员,一时文名颇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正月,依窗危坐逝世 创作概况 蒲松龄一生未能科举出仕,他把满腔“孤愤”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这部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在蒲松龄生前并无资刊印。迄今,外文译本约有日、朝、越、英、法、德、俄、意、捷、罗、波、匈、保、挪、瑞、荷、马来、印尼等20多种语言、数十种版本在世界各国流传。 请赏析蒲松龄与聊斋志异8 部分字词 醮禳(jiào ráng):请僧道祈祷消灾。醮,祭神。 禳,消除灾祸。 痊瘳(chōu):病愈,康复。 解颐:露出笑容。颐,面颊。 合沓(tà):重迭。 格磔(zhé):鸟鸣声。 日昃(zè):太阳偏西。 粗粝(lì):糙米。喻粗茶淡饭。 裀(yīn)藉:垫席。 噭(jiào)声而应:高声答应。 窭(jù)贫:贫穷。 醮:改嫁。醮,古婚礼的一种仪式,后多指女 子嫁人。 鞠养:抚养。 襥被:包着被子。 捘(zùn):捏。 讦(jié):揭发。 鹘(hú)突:糊涂。 合厝(cuò):合葬。厝,安葬。 舁(yú):抬。 故事梗概 书生王子服上元节出游时,偶遇笑容可掬、美丽无双的少女婴宁,顿生爱慕之情,朝思暮想,寝食难安。表兄假称该女子家住三十里外的山中。王子服信以为真,欣然前往,果然在深山中找到婴宁和养母。王子服得到婴宁养母的同意,带婴宁回家成亲。婴宁单纯痴憨,笑声不断,连婆母的忧怒也被她“一笑即解” 。王子服得知婴宁是狐女,依旧珍爱婴宁。后因婴宁恶作剧不意致人死亡,险些吃官司,“矢不复笑”,但她的儿子在怀抱中“见人辄笑,大有母风”。 婴宁是蒲松龄理想中人物,但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人物。她“出于幻域,顿入人间”(鲁迅评《聊斋》语),是当时生活的反映。生活中的活人,艺术反映中真实的艺术典型,即使在现代,也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存在;正相反,《红楼梦》脂评说得好:“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婴宁的形象,蒲松龄自指有两特点,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是蒲松龄对婴宁的认识、对婴宁的设计。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正是婴宁的真处和美处。婴宁一方面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一方面嫁入人间,依从文士,既畏狱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淫。她是无法跳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既有所突破又无法脱离的真正的美人。蒲松龄只能根据生活,根据生活给予的理想来塑造人物。他的杰出才能正表现在婴宁的复杂性上。婴宁形象的复杂性正是作家忠实于生活的创作方法的胜利。说婴宁的“缺陷”应去除,不但是求全之毁,更是脱离历史实际的要求。 尽管封建社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是婴宁以一介弱女仍然获得了胜利,这当然是由于蒲松龄热爱她的原故。婴宁对丈夫的哽咽陈词实际上是哈姆雷特式震撼人心的内心独白。一部《聊斋》中的善最主要的正是“孝”。孝是贯串于《聊斋》始终的,是至高无上的。婴宁身为狐仙之女,却生受父母的遗弃,长承山村雨露,完全是底层农民的凄苦无靠生涯。鬼母收留,正是相濡以沫的农民同情心的表现。她正是为了使鬼母能有所依栖才远出踏青,才破愁为笑,才在姨兄王子服前明骂似贼、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背他人何得背老母”,以暗示老母在她心中的地位。正是这一点孝情,成为婴宁一切言行的指南。农民身处穷僻尤其重视劳动,非只为继承香烟重视男子;婴宁想以弱女代男的理想正是当时农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理想的体现,也正是对当时农村中迫于生计溺弃女婴的批判。这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一 请就上述解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个人觉得婴宁这个角色本身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作者蒲松龄是想描绘一个不谙世事,笑靥如花的纯真少女形象,另一方面蒲松龄又不能自抑地把自身想脱离封建桎梏,传统道德束缚的愿望寄予在婴宁这个角色当中,于是有了墙下之“黠”这一情节的加入。但从文学创造的角度来说,创作固然如此,角色的性格难以逃脱地受到坐着本身经历和期望的影响,因此这种矛盾的存在是在情理之中的。 二 作品中是怎样描写婴宁“笑”的音容姿态的。 答: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而去”。二见婴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荐婴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