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语文 作文 素材积累 人物春秋(汇总一~十) 精选.docVIP

高考 语文 作文 素材积累 人物春秋(汇总一~十) 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 语文 作文 素材积累 人物春秋(汇总一~十) 精选

《人物春秋》早读材料一 (一)孔子 少年好礼 《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孔子小的时候,经常看到大人们祭祀的场面。于是,孔子就和小朋友们玩游戏,摆弄各种祭祀用的器皿,学习大人们祭祀的礼仪动作。17岁时,孔子就博学好礼。成年后,更讲究礼仪,用诗、书、礼、乐教人,成为圣人。 出仕鲁国 公元前501年,孔子已经是50多岁的老人了,按照他的说法,已进入了“知天命”之年,其学生已遍及四方,其社会声望已相当高了。这年鲁定公正式任命孔子为中都宰,即鲁国的地方官吏。孔子任中都宰一年,颇有政绩,以至于成为当时鲁国的模范,“四方皆则之”。一年以后,孔子由中都宰被提升为小司空,进入了鲁国政权的中央阶层。不久,又被提升为鲁国的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齐国国君与鲁国国君相约在夹谷(今山东莱芜市境内)会盟,齐国试图依恃其强大的武力,通过会盟,压服鲁国,使鲁国无条件地变成自己的附庸。再会盟中,齐国以奏四方之乐为名,刀光剑影,企图成混乱劫持鲁君。在这危急时刻,孔子快步登上盟坛,怒斥齐君失礼。齐景公深表歉意。经过一番舌战及讨价还价,齐景公终于答应归还鲁国的汶阳之地。这次会盟以鲁国的胜利而结束。这次胜利充分显示了孔子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才能,进一步提高了孔子的社会声望。随着孔子社会声望的提高和政治才能的显露,与鲁国实际执政者季桓子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季桓子决不想放弃手中的权利,孔子则想削弱季氏而强公室。季氏终于看清孔子的意图,并开始不信任他,而孔子也因季氏置鲁定公于傀儡地位而提出尖锐批评。恰好这时的齐国又给鲁国送来了80位美女和120匹骏马,以便使鲁国君臣迷于声色,疏于政事,达到腐化鲁国君臣之目的。孔子见在鲁国难以施展政治抱负,便无可奈何的离开了鲁国,带着几十名弟子,踏上了周游列国的历程。 周游列国 孔子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片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法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大了。最后,他又回到了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整理典籍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少是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书》是一部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公元前7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重视学习 孔子一向认为,学问和才能,要靠努力求得,他多次教诲他的弟子们:“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成为有仁德的君子,必须要广泛的学习,坚守自己的志趣;恳切发问,多多思考。 孔子平实就是非常好学的,无论是外出郊游还是周游列国;无论是祭祀祖宗还是与弟子交谈,经常是“不耻下问”。他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人,他认为自己的知识和才能都是通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 因材施教 孔子能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教育。 子夏问孔子曰:“颜回这人怎么样?”孔子说:“颜回的爱心比我强!”又问:“子贡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子贡的口才比我强。”又问:“子路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子路的勇武比我强。”又问:“子张这人怎么样?”孔子说:“子张的庄重比我强。”子夏问道:“那么,这四位为什么拜你为师呢?”孔子说:“你先坐下,我来告诉你。颜回只知道一味爱人,却不知道有的人是不值得爱的。子贡一味地逞他的口才,却不知道有时候是应该沉默的。子路一味好勇斗狠,去不知道有时候是应该忍让认输的。子张只知道一味严肃庄重,却不知道有时也应随和一点儿的。把他们四人的长处加在一起,也还是不能代替我,这就是他们拜我为师的原因。” 学生子路问孔子:“如果已经认识到一件事情应当做,是不是马上就要采取行动呢?”孔子回答说:“有父亲和哥哥在,怎么可以不跟他们商量就采取行动呢?”不久冉有也向孔子提出这个问题,孔子说:“既然认识到了某件事是应当做的,当然马上就要去做。”另一个学生公西华问孔子,为什么回答同一个问题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的答案。孔子告诉他,这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