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技术推荐.pptVIP

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技术推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技术推荐

1、合理喂养 2、培养卫生习惯 3、护理 4、做好消毒隔离 5、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 预防 * 中医学对泄泻的认识: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 其主要病变在脾胃。 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 辨证分型: 常证: 变证 1.风寒泻 1.气阴两伤 2.伤食泻 2.阴竭阳脱 3.湿热泻 4.脾虚泻 5.脾肾阳虚泻 * 一、诊断 1.诊断标准 (1)大便次数多,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2)有饮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等病史。 (3)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可有明显脱水征。 * 1.诊断标准 (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和少量红细胞。 (5)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轮状病毒等。 (6)重症腹泻有脱水、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 (1)伤食泻:腹部胀满,泻前腹痛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酸臭,或如败卵,口臭纳呆,多伴有呕吐酸馊,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特点:排泄物—大便酸臭,或如败卵 伤食症候—呕吐酸馊,腹部胀满,泻前腹痛哭闹,泻后痛减 2.中医证候诊断 * 2.中医证候诊断 (2)湿热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大便黄褐而臭,可有粘液,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身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特点:排泄物—腹痛即泻,急迫暴注,大便 黄褐而臭,可有粘液 湿热内壅症候—肛门灼热,小便短 赤,身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 * 2.中医证候诊断 (3)寒湿泻:肠鸣腹痛,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伴有少量粘液,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小便清长,舌苔白腻,脉濡,指纹红。 特点:排泄物—肠鸣腹痛,大便清稀多沫, 色淡不臭,伴有少量粘液 寒湿伤脾症候—口不渴或渴不欲 饮,小便清长 * 2.中医证候诊断 (4)脾虚泻: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溏,食入即泻,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腻,脉弱无力。 特点:排泄物—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 便稀溏,食入即泻 脾虚症候—神疲纳呆,面色少华 * 二、用物准备 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巾,滑石粉或爽身粉等。 * 三、治疗 1.推拿治疗 (1)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婴幼儿腹部,以腕关节为中心,做环形抚摩5分钟(伤食泻和湿热泻者顺时针方向摩腹,手法稍重;寒湿泻和脾虚泻者逆时针方向摩腹,手法较轻)。 * 三、治疗 (2)揉脐:用掌根或中指指面吸定于婴幼儿肚脐,轻轻回环揉动200次。 (3)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婴幼儿拇指螺纹面上轻轻旋转推动200次。 脾经:拇指挠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 (4)揉足三里:用拇指螺纹面吸定于婴幼儿足三里穴,轻轻回环揉动200次。 (5)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指端吸定于婴幼儿尾椎骨骨端,轻轻回环揉动200次。 三、治疗 * (6)推七节骨:寒湿泻或脾虚泻者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婴幼儿尾椎骨端向上直推至第4腰椎100次;伤食泻和湿热泻者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第4腰椎向下直推至婴幼儿尾椎骨端100次。 七节骨:从尾骨端到其四腰椎成一直线。 * (7)捏脊: 两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拇指在后,食中指在前,捏住皮肤双手交替向前捻动,随捏随捻,随提随放,捻动向前3个动作后,可向上稍用力提一下,自龟尾穴捏至大椎穴,提捏5遍,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 2.辩证施治 (1)伤食泻:治疗宜消食导滞,和中助运,加摩中脘2分钟,揉天枢20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 中脘: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天枢:脐旁开2寸。 大肠:食指挠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板门:拇指下,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 内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回一圆圈,即内八卦。 * 2.辩证施治 (2)湿热泻:治疗宜清热利湿,调中止泻,加揉天枢200次,清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退六腑100次。 天枢:脐旁开2寸。 大肠:食指挠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小肠:小指尺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六腑:前臂尺侧,自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成一直线。 * 2.辩证施治 (3)寒湿泻:治疗宜温中散寒,化湿止泻,加补大肠200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