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法学(上)汇
民法学 主讲:阮旭聪 第一章?? 民法概述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 第二节?民法的调整对象 第三节?民法的特征 第四节 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区别 第五节 民法的体系 第六节 民法的渊源 第七节 民法的适用范围 第八节 我国民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 一、民法的语源 二、民法的概念 概念 几个关于民法的概念的比较 民法的语源 《尚书·孔氏传》,经过明清学者的考证,是魏晋人伪托西汉经学家孔安国对《尚书》经文的注释 《尚书·汤诰》篇中有“咎单作明居”一语,“孔氏传”对该句所作的注释是:“咎单,臣名,主土地之官,作《明居民法》一篇,亡。” 清末立法时,民政部奏文中称:“民法之称,见于尚书孔传。” 20世纪初叶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馆将《日本法规大全》(日本明治三十四年即1901年第三版)译成中文,其第三类法规为“民法” 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修订法律馆参照南洋公学译本翻译完成《新日本法规大全》 1926年北洋政府曾起草一部民法草案,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民法总则编》 近代一些大陆法系的国家所使用的“民法”一词(在法语中为droit civil,英语中为civil law等)都是由古罗马的市民法(ius civile)转译而来【“万民法”(ius gentium)】 民法的概念 民法属于法的一个部门,是一个部门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是部门法,与宪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部门法相并立 民法所调整的范围是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 民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平等性 民法并不是指某一部法律,而是指各种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几个关于民法的概念的比较 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 实质民法与形式民法 民法典与民法通则 民法与民法学 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 第二节?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通则》第2条的规定 民法调整对象的具体分析 《民法通则》第2条的规定 《民法通则》第2条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意义: 确立了我国民法统一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的地位 此条的规定不仅确立了民法调整横向的财产关系的职能,而且还为我国经济立法确立了这样一种模式,即由民法调整横向的市场交易关系,经济法或经济行政法调整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的立法模式 此条也确立了民商合一的体制,即由民法统一调整横向的财产关系 民法调整对象的具体分析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平等主体:指的是在法律上无相互隶属关系,有平等的资格的法律主体。 财产关系: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主体在民法上的地位是平等的 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自愿发生 等价有偿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 人格关系,指因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身份关系,是指基于一定的身份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主体地位的平等 与人身不可分离 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 民法确认人身关系,用民事方法保护人身关系 第三节?民法的特征 一、民法是私法 二、民法是权利法 三、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 四、民法是实体法 五、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 六、民法主要为任意性规范 一、民法是私法 私法是整个法律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平等和自决(私法自治)为基础,规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公法是法律制度中的另外一个部分,它规定国家同其他被赋予公权的团体相互之间、它们同它们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团体的组织结构。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古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Ulpianus,约公元170年—228年)首次提到公、私法的划分 二、民法是权利法 义务本位时期、自古罗马至中世纪 权利本位时期,自16世纪开始,经17、18世纪之孕育,成熟于19世纪。 自二十世纪起,开始另一时期,称为社会本位时期。 权利本位的立法集中体现为近代民法三大原则的确立: 契约自由原则 尊重个人财产(所有权神圣) 自己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 三、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 市民社会的概念,最先由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在一世纪时提出,他认为市民社会指业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 此概念由黑格尔和马克思分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四、民法是实体法 实体法是规定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或具体事项的法律。 程序法则规定如何运用实体法及如何施行实体法的程序和手续的法律。 五、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 行为规范,乃是作为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