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分析之沧浪亭.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园林分析之沧浪亭

沧浪亭风格 沧浪亭为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占地面积1.1公倾,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园, 沧浪亭古木参天,绿竹摇风,林木苍郁,幽径曲折,高筑四望,借景园外,以郊野山水为衬托,秀色遥遥,自然闲雅,气质古朴,体现出沧浪亭超尘脱俗、操守高洁的园林主题。 北宋诗人苏舜钦取意《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并自号“沧浪翁”, 生活恬淡自适。濯缨濯足,进退自如。这里就体现了老庄尊崇的天道,即纯粹的自然之道。人应该从自然山水美中获得精神的慰藉和解脱。把自然的美与主体的“自喻适志”逍遥无为相联系,是把自然作为“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表现来看待) 院落分析 “园中园”的结构。大量地使用墙的元素,造成“园中园’’的结构,增加空间丰富感,同时消除建筑的边界感 廊的分布 沧浪亭中廊道环绕土山和池水布置,起到点景、观景的作用。在土山与池水之间,用复廊相隔,使得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际,欲断还连,以造成景深和两面观景,并使得园外之水与墙内之山互为映衬,一虚一实,互呈对比,相得益彰。 沧浪亭的门开在园的北面,有一道石桥与外界相连,下有一湾池水。一道折桥引入园内 未进园门,已是绿水回环,垂柳迎风。凭栏依岸,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又有面水轩与观鱼处凌于水面,可行可驻,半内半外 开门见山——用黄石包土垒成的山高耸,山上建造有沧浪亭,亭为方形平面,石构梁柱,灰瓦歇卷棚顶,屋角高高翘起。石柱上镌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山的南部和西部围有复廊,并配有亭榭,山体高下陡峭,小径曲折变化,极富野趣。 沧浪亭中的沧浪亭位于主景山上,亭为方形平面,石构梁柱,灰瓦歇山卷棚顶,屋角高高翘起。石柱上镌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亭旁有百年古树数棵,形成古雅幽远的环境。 沧浪亭中廊道环绕土山和池水布置,起到点景、观景的作用。在土山与池水之间,用复廊相隔,使得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际,欲断还连,以造成景深和两面观景,并使得园外之水与墙内之山互为映衬,一虚一实,互呈对比,相得益彰。 五百名贤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 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严肃穆。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 “翠玲珑” 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馆曲折,绿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风乍起,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 看山楼位于沧浪亭之最南端,为三层建筑物,建于黄石砌成的洞穴之上,楼洞浑然一体,恍若天成。近俯南园,平畴美池,屋舍俨然;远眺城外,西南诸峰似隐约前;返身回望沧浪亭,则茂林幽竹,恍如置身深山丛林之中。 植物的运用 园林分析之沧浪亭 园林简介 沧浪亭历史由来 园林与场所 园林形体特征 园林空间特点 园林功能组织 目录 园林景观分析 我眼中的沧浪亭 园林简介 园林简介 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 园林简介 北宋庆历年间(公园1044 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绕,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沧浪亭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后园几经荒废。清康熙35年(公元1696)重修,该修沧浪亭于土阜之上,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桥作为入口处,成为今沧浪亭的布局基础。 沧浪亭历史由来 沧浪亭历史由来 “沧浪亭[1]”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沧浪亭历史由来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