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整理】知识管理在国立大学教务处的应用研究.pptVIP

【2018年整理】知识管理在国立大学教务处的应用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整理】知识管理在国立大学教务处的应用研究

【知識管理在國立大學教務處的應用研究】論文研討 論文出處 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 學位類別:碩士 學生:翁靜柏 指導教授:何雍慶 題目: 知識管理在國立大學教務處的應用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the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in National Universities 論文網要 第一章??????? 緒論(研究背景、動機、目的)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架構、假設、變數分析…) 第四章??????? 個案研究 第五章??????? 資料分析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論文網要(續) 附錄一 問卷 附錄二 訪談問卷 附錄三 國立中正大學訪談內容 附錄四 國立成功大學訪談內容 附錄五 國立嘉義大學訪談內容 閱讀與思考的方向 非學術的統整,而以方法與經驗的粹取為主要目的。 配合目前系統發展的模式,嘗試以理論框架進行整合,最終期盼能為校園KM實踐行為本身,做好KM管理與創造延伸的可能。 整合思維:以現存IT為基礎架構進行使用情境上的適配。 學校 V.S.知識管理 Why? 知識就是力量。 學校,本身就是創造知識的園地。有活力,也要有秩序,才能有效率、有能力。 對於學校行政單位的知識管理研究,仍顯貧乏。(學校組織的層次廣泛) 導入KM的意義與可能作法 Papows (1999) 全球化:有效分享 工作人員分散 更密切的企業關係 速度:迅速 服務導向科技 競爭 小結 知識管理的初期,在IT層面著重的是將「個人知識外顯化」;同時在管理層面則是「學習文化的培植」。 Gates(1999):成功的知識管理,可以使員工隨時、隨地、隨處得到他所想要的資源。 做好KM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建立「分享」的組織文化。分享程度愈高,知識管理的效益愈大。 文獻探討 知識?有用的知識? Gilbert and Martyn (1996) 知識儲存在個人身上,在還沒有經過學習、分享出來之前,毫無價值可言。 Nonaka Takeuchi (1998) 知識牽涉到信仰和承諾(立場和意圖) 知識牽涉到行動(目的性) 知識牽涉到意義(情境) 知識的分類-依知識的「本質」 知識的分類-依知識的「移動性」 Badaeacco(1991) 嵌入組織的知識 透過內隱的技巧(建立團隊、專業聯合、同一規範的組織)將知識儲存於個人與組織之關聯上。這種知識很難以文字或符號轉移給別人。 移動性知識 存在設計中的知識:如「技術手冊」 存在機器中的知識:以反向拆解獲得知識 存在腦海中的知識:個人經驗 知識的分類-依「組織核心能力」 Barton(1995)-以知識為基礎,將組織核心能力分為四個層面(範圍大?小): 實體技術系統:科技能力累績在系統中 管理系統:教育、報酬、激勵(創造了知識取得和流通的管道,同時對不合需要的知識活動設立障礙。) 員工的技能與知識 價值觀與規範:做為知識篩選和控制的機制 知識的分類-依「組織的專業智慧」 Quinn(1996):依專業智慧在組織內運作的重要程度分類。 認知性知識=know what 先進的技能=know how 對系統的瞭解=know why 自發性的創意=care why(存於企業文化) 知識的分類-依「知識的移轉過程」 Harem, Von Krogh Roos (1996) 瞭解缺乏的知識 知識他人知識的知識 行為表現的知識 形式構面 個體構面 工作導向的知識(技術導向) 知識的分類-依「智慧資本」 Edvinsson Malone (1997) 智慧資本:能為公司帶來競爭優勢的一切知識與能力的總和 人力資本:個人能力 結構資本:組織知識 顧客資本:上下游關係 三種形式必須進一步的融合、互補,並以知識管理創造出適當的成果。 知識管理之相關理論 知識管理的意涵 張秉中 (2000) 發展KM不只為了提升工作效率,最重要的在於教育組織,希望組織成員在面對問題時,都能藉由組織內資訊互通的網路,找到解決方案,同時跟其他成員分享處理問題的經驗,以作為下次處理事件的參考依據。 Stewart (2001) KM的目的在於讓知識流動,讓使用者適時解決問題,進而創造出更多新的知識,而非只是把知識變成文件、儲存起來而已。 知識管理方程式 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 知識管理過程模式 Demarest (1997) 知識管理之相關理論 知識的創造 Nonaka (1995)-SECI模型 個人與組織間的知識創造,是以內、外隱知識由四種主要的知識轉換過程互動而來的。 共同化(Socialization):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