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整理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整理精选

人体寄生虫总论 (一)寄生与寄生关系 共栖; 互利共生; 寄生 寄生生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获利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受伤害的一方称宿主。 (二)宿主的分类 1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2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3 储存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除可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哺乳动物体内,这些脊椎动物具有保护虫种和起传染源的作用。这些动物宿主称为储存宿主。 4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但可生存,以后若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即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正常宿主和非正常宿主)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发育生长的过程及所需要的条件称生活史。 感染阶段:寄生虫的某一阶段离开传染源后,必须在外界环境中,或在中间宿主或在媒介生物体内发育和/或繁殖,才能达到具有感染性的阶段,称感染阶段。 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外界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继续发育,并完成生活史者,称直接发育。 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完成生活史者,称间接发育。 (二)、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 在形态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 (1) 体形; (2) 器官:消失或退化 ,加强, 新器官的产生 在生理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 肠道寄生虫抗消化液的机能增强 繁殖能力的加强 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能力的强化 各种特殊向性的出现 (三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1 、寄生虫的致病作用: 摄取营养、影响吸收:是寄生虫对宿主造成最常见的危害之一。 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可通过穿刺、堵塞、压迫、破坏等作用,对宿主造成危害。 化学性损伤: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及虫体死亡后的分解物等化学物质的刺激作用,对人体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危害。 免疫病理损伤:寄生虫体内和体表许多成分,均可作为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2、宿主的免疫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粘膜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液因素的作用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3、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 寄生虫抗原:寄生虫的结构复杂,其抗原也复杂。可分为体抗原、代谢抗原、表面抗原等。 特异性免疫类型:缺乏有效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消除性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 1)机体对感染的寄生虫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2)对再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3)寄生虫消除后免疫力不持久。 带虫免疫:宿主体内寄生虫未被清除,仍保持在低密度水平。但宿主对再感染却有一定的免疫力。 伴随免疫:宿主在感染血吸虫后,活的成虫能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原有的成虫不发生影响,可以继续存活,但对再次感染的早期童虫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象这种免疫现象称伴随免疫。 (四)、寄生虫病的传播流行及防治 (一)流行三环节 1 传染源:寄生虫病的患者、带虫者和储存宿主。 2 传播途径:寄生虫由传染源到易感宿主的过程。 3 易感者: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底下的人群。 传播途径: 1、离开传染源; 2、在外界或其他生物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 3、进入人体的方式及途径 经口;经皮肤;经媒介昆虫叮咬;接触传播;自体感染:(体外自体感染;体内自体感染) (经胎盘感染 输血感染) (二)流行特点 1、地区性 2、季节性 3、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 原发性自然疫源性疾病,继发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五)、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 1、病原检查:从患者血液、组织液、排泄物或活组织取材,检查寄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 病原检查是寄生虫感染及寄生虫病可靠的诊断方法。 2、免疫学检查: (六)、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医学蠕虫学 土原性蠕虫:在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至感染阶段,人经口或皮肤接触被污染的土壤而感染。 生物原性蠕虫:在生活史中其幼虫需要在生物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人体感染必须与一定的生物中间宿主有密切关系。 预防土源性蠕虫的感染:应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污染环境,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预防生物源性蠕虫的感染:则须采取防制和消灭中间宿主,加强个人防护和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等措施。 第十一章 吸虫 第一节总论 一、形态 1、背腹扁平,两侧对称,体不分节,呈叶状或长舌状 2、成虫多雌雄同体,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不完整 3、具有口、腹吸盘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