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注解95984 .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书注解95984

五、 常用的术语 我们阅读前人给古书所作的注解,应了解古人常用的一些术语。这些术语,是古代注释家常用来表示某种注解方式或借以达到一定的注解目的而使用的专门术语。古书注解常用的术语为数不少。 * (一)曰、为、谓之   这三个术语都是用来专门解释词义的。运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词放在术语之后,解释的词句放在术语之前。可以译作“叫做”、“称作”。它们的作用在于强调被解释词的特点,因而起到辨析同类词、同义词的作用。例如, 《诗经·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毛传:“后熟曰重,先熟曰穋。”这里,毛亨就解释并辨析了重和穋lù的区别。 《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疏不熟为馑。” 《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升谓之馑。” 《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   * 《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嫉妒”是同义词,但也有区别。 * (二)谓、言   这两个术语所解释的对象既包括词,也包括句。运用这两个术语时,被解释词放在术语前面,解释的词语放在术语的后面,用来说明前面的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喻、影射的事物。有时是用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参教材)。 《诗经·周南·樛木》:“南有樛(jīu)木,葛藟累之。”毛传:“南,南土也。”郑笺:“南土,谓荆扬之域。”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这是所影射的人。 《楚辞·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chā、chī),忽乎吾将行兮。”朱熹注:“阴谓小人,阳谓君子。” * (三)貌、之貌   这是专门用来解释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术语。与训释词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对被训释词语加以解释。一般用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解释的词语是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可译成“……的样子”。  《诗经·大雅·韩奕》:“诸娣(di4)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爛其盈门。”郑玄笺:“爛爛,粲然鲜明且众多之貌。”  《庄子·逍遥逰》:“夫列子御风而行,泠(ling2)然善也。”晋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 《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朱熹注:“沃若,润泽貌。” 《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何晏注:“莞尔,小笑貌。” * (四)犹   运用这个术语作注解时,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解释词和被解释的词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术语“犹”放在末尾。可译作“等于说”“相当于”。  《诗经·郑风·萚(tuo4)兮》:“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叔兮,倡予要女。”毛传:“漂,犹吹也。”漂,本义是浮,这里的吹是临时义。 《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晋杜预注:“间,犹与也。”即参与。 * (五)之言、之为言   使用这两个术语,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作解释,也即声训。“之言、之为言”放在被解释词的后面,与被解释词结成一体,再用一个训释词来解释。可译成“说的是”。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静焉,是以谓之萧墙。”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之言借也。” * (六)读为、读曰、读若、读如 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都是声训术语。 1、读为、读曰,主要作用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意思是“当成某字来读”,类似于“破读”。  《礼记·王制》:“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朌(ban1)。”郑玄注:“朌读为班。”班,赋予。 《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  《书·尧典》:“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莳,栽种、种植。     * 2、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标明音读,其中也含解释词义,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   《楚辞·离骚》:“又重(chong2)之以修能。”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周礼·考工记》:“叁分车广:去一以为隧。”郑玄注:“(隧)玄谓读如邃宇之邃。”邃,深远。这是兼释词义。  《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左传·昭公三年》:“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杜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