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 文化及其结构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主讲教师 刘晓梅 canis838@163.c主要内容 中国文化背景 传统哲学(儒、道) 传统宗教(佛教、道教) 传统艺术精神 参考书 《中国文化概论》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中国文化概论》 韦政通著 岳麓书社2003年出版 《中华文化史》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文化史》 阴法鲁、许树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中西文化回眸》 许思园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 葛兆光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版 第一讲 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 文化及其结构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大背景 第一节 文化及其结构 一、文化的界说 二、文化的结构 从“文化热”说起 一、文化的界说 CULTURA 耕种、栽培---心灵、情操、知识的化育及社会典章制度的设立 一、文化的界说 2、一般含义: 一、文化的界说 3、文化通过符号习得,传递。 “人用符号创造文化”。 ——卡西尔《人论》 当前美国最流行的文化定义是 “符号、规范、价值观的总和”。 (人、符号、文化——三位一体) 文化定义列举: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中国大百科辞典) 文化: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金山词霸) 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德、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泰勒《原始文化》——狭义的文化定义) 文化与文明 文明是文化的可测量可表述的物质实体方面,而文化则是文明的不可测量难以表述的精神虚体方面。这也就是二者的关系。 释义:物质与精神、文明与文化、实体与虚体是不可分割的。即近代的科学技术及其产物,必然要求着近代的科学文化精神,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必然要求着现代的科学精神和现代的企业制度管理方式。 “文化是活着的文明,文明是死了的文化” 。 (斯宾格勒语 ) (一) 物态文化层 各种器物 生活用品,工艺品,建筑,道路, 交通工具等。 工艺技术 由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以制度的方式将人们的行为方式固定化、程式化。 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礼仪制度,都是制度文化的体现。 (三)行为文化层 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 以礼俗、民俗、风俗形态出现。 (四)精神文化层(狭义文化) 文化的核心部分,由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体因素构成的文化层。 社会意识形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及文学、艺术思潮。 社会心理:潜藏在大众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思维方式。“文化的深层结构” 显型文化和隐型文化 神农氏尝茶树鲜叶,发现其解毒功能. 口嚼——水煮——晒干后冲泡 产地:巴蜀——长江中下游——全国——海外(7世纪) 种类: 茶类名 制作特色 代表产品 绿茶 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 龙井茶,碧螺春 黄茶 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 白毫银针,安吉白茶白茶 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 君山银针 青茶 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m) 铁观音 冻顶乌龙茶 红茶 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 祁门红茶黑茶 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m) 普洱茶 “茶政” 税茶 贡茶 榷茶:茶叶专卖,政府对茶叶买卖的专控制度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古道) 茶俗 茶性贞洁 婚姻:茶树不可移植?——婚姻恒久:受茶(订婚)、吃茶(结婚)、茶金(订婚礼金)、茶礼(彩礼) 祭祀 待客:“寒夜客来茶当酒”。 茶道 日本茶道 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径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茶道虽源自中国,却颇具日本民族味。至15、16世纪确立,成为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以朴素、清寂为美。 唐人元稹写的一首茶诗:茶香叶 嫩芽慕诗客 爱僧家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 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 不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