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大背景
一、地理背景 大河—农业文明——稳定持重 草原—游牧文明——粗犷剽悍 海洋—商业文明——外向开拓 地理环境 一、地域宽广,三面屏障一面临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地理环境 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完备齐全的气候类型,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延续性提供了地理基础。 三、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和内部宽阔的回旋余地,这种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向的、求稳定的相对封闭性。 二、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 中国文化所植根的经济土壤 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对垒融合,其中,农耕经济占主导 三)专制制度的长期存在 产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 经济基础稳固(小农经济的要求) 极端的极权 对人身控制严密 思考题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对文化心态的影响 中国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结构 * *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大背景 一、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二、中国文化所植根的经济土壤 三、中国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结构 海洋民族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他便是这样从一片巩固的陆地上,移到一片不稳的海面上,随身带着他那人造的地盘。船——这个海上的天鹅,它以敏捷巧妙的动作,凌波以行…。” ——黑格尔 大陆——海岸民族 三级阶梯 都城的迁移 这种环境为中华文化提供了独立发展的地理前提.它在历史上发挥过双重功能:一方面使中华文化较完整地保留了民族传统,获得前后递进、陈陈相因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又使国人逐渐染上了自我中心主义的痼疾。 郑和下西洋 全国的国防线大致与400毫米(15英寸)的等雨线符合。 汉文帝:“农,天下之本也。” ——历代帝王都视农业为立国之本,统治之本,富国之本。 封禅 中国古代的经济形态的具体特点 1、土地私有 2、自由买卖 3、小农经济 严格的贵族等级制度淡化 田产崇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安土重迁、和谐稳定的生活理想 2、尚经验、重实际的务实品格 3、恒久、变易与循环的思维模式 1)安土重迁。2)依恋田园。3)和平自守。 重经验、轻理性,纯科学不发达,缺乏超验的宗教感。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对文化心态的影响 防御心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天长地久”-----“中庸”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村行_王禹称) 游牧生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农耕人——守,游牧人——攻 三 中国文化所依托的社会政治结构 1、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 一)宗法制度及其确立 二)宗法制的影响 三)专制制度的长期存在 2、宗法――专制社会结构下的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 一)伦理型范式 二)政治型范式 一)宗法制度及其确立。 1、嫡长子继承制。 2、封邦建国制。 3、宗庙祭祀制度。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士 士 士 士 士 士 天子 诸侯 诸侯 诸侯 周朝的分封制与宗法关系 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及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1、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影响 2、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3、家国同构 祠堂,家谱、族田 “族权” 父、尹、君 二)宗法制的影响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历时长达三百五十多年,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同财共食,人数最多时达三千余人,被朱元璋赐名为“江南第一家”,这就是浙江浦江郑氏,又称“郑义门”。 “江南第一家” 郑义门 郑宅镇是浦江县一个山清水秀的古镇,郑氏宗祠位于小镇的中心。一进偏门,一块“江南第一家”的巨大匾额赫然触目,门前两旁书着“耕”、“读”、“忠信孝悌”、“礼义廉耻”十个大字。这每一个字,仿佛都在向人们展示那已久远的年代,仿佛都在向人们昭示那个年代所发生的动人故事。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郑淮的人与两位兄弟迁到浦江,人称“浦阳三郑”。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校园危机事件应对与处理》专题讲座.pptx VIP
- 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套装产品技术要求标准2024年.docx VIP
- 《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GB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docx VIP
- (高清版)-B-T 17799.2-2023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第2部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标准.pdf VIP
- 2025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6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方案.doc
- 四川省2024年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企业发展五年规划目录.PDF VIP
- 2025年电信人工智能学习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