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西斯势力猖獗61730
墨索里尼上台后是如何建立和维护法西斯专政的? 改组政府,把其他党派成员一一逐出内阁,提出“一切权力属于法西斯”的口号,逐步建立起个人独裁的法西斯专政;同时,墨索里尼极力排斥和打击一切反对派,大肆逮捕、迫害反法西斯领导人和民主人士。 ? * 墨索里尼 *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点燃北非战火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 愤怒的《格尔尼卡》 1936年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政,对格尔尼卡小镇实行地毯式轰炸,毕加索据此创作了这幅名画。 * 项目 国名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工人失业人数 工人罢工次数 德国 40% 70% 800万 1931—1934年1000多次 日本 32.5% 50% 300万 1931年2415次 意大利 331% 100万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影响 * 想一想日本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道路? (1)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军国主义传统根深蒂固; (3)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于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军备负担沉重; (4)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标志:1936年广田内阁成立 * 日本法西斯暴行 禁止工会运动; 压制言论自由; 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 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少年 * 日本天皇视察日军作战装备 *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 法西斯,意为权柄,来源于拉丁文“束棒”,即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的权力标志棒。古罗马共和国的首脑,最初叫军政长官,后来改称执政官。执政官出巡时肩荷苔棒一束,中插战斧,称为“束棒”,象征国家最高长官的最高权力,这种“束棒”就叫做法西斯。这就是法西斯一词的出典。然而,赋予法西斯以新的内容,并使之现代化,却始于意大利。1921年11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组成一个新的反动党派,这个党派用法西斯作党名,以黑衫作制服,用罗马执政官的“束棒”图案作党徽,所以,又被人称为“棒喝党”。 导入新课 *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纳粹政权的建立 反犹狂潮 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 课程标准 掌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经过及它们的对内对外政策。 知识与能力 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法西斯的暴行。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法西斯政权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了解法西斯专政和侵略的必然性结果,培养热爱和平的高尚情操。 * 重点: 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 难点: 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 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下,到1932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多;银行纷纷倒闭,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到600多万人。经济危机的爆发激化了社会矛盾,担任纳粹党领袖的希特勒趁此机会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还利用德国民众对政府的强烈不满而大肆宣扬纳粹党的主张,并逐步取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最终希特勒走上了德国的政治舞台,开始了德国法西斯统治。 * 《我的奋斗》——希特勒 希特勒入狱期间,由自己口述、他人笔录,完成了《我的奋斗》一书,这是一本极力宣扬种族主义理论和建立大帝国梦想的著述,希特勒上台后,这本书的发行量达到600多万册,或者出售,或者发送,盒面上雕刻的“ss”标记闪闪发光,这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党卫队的徽标。 * 演讲中的希特勒 这是1925年希特勒在广播演说中的一幅照片,他极富戏剧性的表情变化加强了其滔滔不绝的演讲的气势。在任何公开场合的演说中,希特勒总能以其激昂的情绪、戏剧般的表演,引起听众们歇斯底里的狂热激情,吞噬掉绝大多数听众的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 这枚党徽表明其佩戴者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成员,它是纳粹党的象征,后来又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标志。曲十字形图案在古代亚洲文化中原本是好运的象征,早期基督教徒也曾以这种曲十字来掩盖自己的宗教信仰。 纳粹标志 * 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生于奥地利的布劳瑙。出身于海关职员家庭,受过初中教育,无固定职业,两次投考美术学院均未录取。1913年移居德国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入巴伐利亚团,军衔为下士,为狂热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获一枚铁十字奖章。 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次年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1921年成为该党党魁。1923年在慕尼黑发动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