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狗》读书笔记doc.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丧家狗》读书笔记doc

《政治学基础》作业即读书笔记 授课教师:曹英 学生:陈仁官 专业:公安管理学一区队 学号:200920610007 读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读书笔记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李零(题记) 我看《丧家狗》这书名 刚拿到这本书时,看到“丧家狗”三个字,心想可能是本非主流文化能够接受的书。咋一看,书名旁边附着“我读《论语》”,心不微微一惊,我们所谓的“至圣先师孔子”难道就是作者笔下的丧家狗?这不是亵渎是什么?就算所指不是孔子,作者怎么能把我们民族文化象征——孔子和丧家狗联系到一起呢?……再一看书名正上方是“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理想的人,都是丧家狗。”这句很有意蕴的话,看来作者是有所指、有所思的。一时间见引起我很大的读本书欲望,想一探究竟。 我看《丧家狗》的导读 对于《论语》,说句实话。之前没有怎么正式地去读,都是抱着很功利性的目的(为了高考),勉强可以说是看过吧。对于孔子我没有像古人那样崇拜到超凡入圣的境界,只是单纯的把他看成是一代宗师。同时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孔子不是圣人,只是一个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敏而好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学问的人;一个有道德却无权势,敢于批评当时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堂吉诃德。这段话很精辟的概括了孔子出生、人格、追求以及最后凄惨的晚年。 至于“丧家狗”,也许是由于自己粗枝大叶缘故,原来是有出自《孔子》中“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狗然哉哉”郑人对他评价,孔子自己当时也承认这说法,看来作者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人们对于孔子、《论语》的态度有三种。一是批孔,其中以“五四”和“批林批孔”反响较大,“五四”作为一种学术文化运动,既有积极也消极的影响,鉴于自己水平有限在这里不宜做过多的是非评价。而毛泽东的“批孔”纯粹是出于政治斗争,他说:“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一切以政治斗争为转移。另外还有一些人说《论语》所说的尽是老生常谈、显而易见的废话,完全可以废弃。二是极力尊孔,古代的“天地君亲师”“至圣先师”以及“东方之道将大行于天下”等等名目众多,简直把孔子捧上天了。最后一种观点就是和作者一样,理性地看待孔子。 可能是我没有从小受儒家传统文化的耳渎目染,我的看法也是中庸的。当然,我相信对孔子顶礼膜拜在我们90后中绝对是属于“非主流”,但是对于《孔子》可以废弃的说法,我不赞同,西方认为“凡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论语》能够历经几千年的岁月考验而没有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必定有它的合理性。所以按照作者的说法:我们要用一个知识分子的心读知识分子的心,读孔子要心平气和——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我补充一点,去功利化),还孔子以本来面目。目的是在这个礼崩乐坏的世界需要一个真实的孔子。 三、我看《丧家狗》的正文 初看李零的《丧家狗》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言语幽默风趣,似乎在戏谑之余,你又能感觉到一股严肃的学术气质。在释义时考证严谨却又用一种口语化的解释,很多地方联系现代实际生活进行讲解发人深思,很具实际意义。 我觉得作者这种做法很好,在中国这样一个古文典籍浩如烟缈的古国里要人们沉下心来一字一句的阅读古文,再加上古文字的晦涩,一来没这能力,二来也没这耐心。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或者说是礼崩乐坏。天下熙熙皆为名,天下攘攘皆为利。人们大都急功近利,习惯于快餐文化。除了那些专家,研究生之类的谁也没有这闲工夫。所以很需要一种载体能把我们优秀的传统传承下去,作者采用的这种未尝不是一种很好方式。 《丧家狗》其实就是一种现代版的《论语》注解,或者说是论语今读,作者很直白地借此以针砭时弊,很多处有一阵见血之效。例如“……而是人心的倾侧反复,好好一个人,说变就变,非常无耻。落下的病根,或曰后遗症,今天也没有断,据我所知当年批孔干将,现在也是急先锋,只是换了尊孔而已他们比我年纪大,原先受过尊孔教育。从尊孔到批孔,从批孔再到尊孔,他们是轻车熟路”。这就揭露现今学术界的一些所谓的学者只不过是“墙上芦苇,风吹两边倒”面目,本来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却变成审时度势,那还有什么学术性可言呢?“礼之用,和为贵。”作者说人生活在社会中,仅依靠习惯和传统来约束人的行为是不够的,还要用礼——行为规范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