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蔬菜论文中国蔬菜产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提高途径分析
中国蔬菜论文:中国蔬菜产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提高途径分析
摘要:技术效率的提高是促进当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2003—2006年期间,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上下波动,2007—2008年开始呈持续上升趋势,规模效率下降是造成技术效率损失扩大的主要原因。2008年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水平一般,生产要素投入冗余较多,规模效率不高但规模报酬递增。因此,为提高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除合理配置蔬菜生产中的要素投入,还应适当提高我国蔬菜的生产规模。
关键词:中国蔬菜;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
0 引言
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是决定蔬菜生产效率的两个因素。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农业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蔬菜生产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蔬菜生产技术效率情况如何仍待考察。关于技术效率,farrell在1957年给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即在生产技术和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按照既定的要素投入比例,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最小成本占实际成本的百分比。在此文中,farrell还首次提出了以生产前沿面为基础计算生产单位效率指数的测量方法。之后a.chames将其测量思想推广至多种投入、多种产出的情况,开发出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dea自创立以来,与其相关的各种概念和理论取得了很快的发展。除了dea理论研究的发展,王兵等发现dea最初主要应用于公共部门的评价,现被广泛应用于私人部门技术效率的测量中。
农业部门是dea应用最为广泛的部门之一。国外学者运用dea进行了大量农业部门技术效率的研究,总结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农业生产单位的技术效率的分析;二是对农业部门自然资源利用技术效率的具体研究;三是宏观角度的技术效率变化及技术进步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其中部分学者对中国农业部门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研究,如khemr.et al.对中国多品种混养鱼塘的水产养殖技术效率进行dea分析;chih-ching yang利用dea方法分析了我国台湾省养猪场的技术效率;po-chi chen et al.利用中国29个省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dea方法对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部门生产效率增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提高与市场改革、教育和灾害缓解有关。
国内dea在农业部门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研究范围涉及种植业中各种作物的生产技术效率测量,养殖业中家畜的生产技术效率测量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测量,其中部分文献还具体分析了技术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及技术效率提高的途径和对策。关于中国蔬菜的生产技术效率研究,张涛运用dea方法测算并比较了2000年中国与日本的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得出该年我国蔬菜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3,低于日本的平均水平,但部分农户的蔬菜生产技术效率不比日本平均水平差。李勤志等同样采用dea方法对我国主要生产城市1998—2005年期间的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变化进行了测算,得出我国马铃薯的生产技术效率在此期间实现了正向增长,平均年增长率为0.8%。除以上文献外,暂未发现其他有关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文献。
本文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拓展:①采用dea方法对2003—2008年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变化进行测算及分解,考察近6年我国蔬菜生产的技术效率变动情况。②具体分析2008年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探讨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途径。
2 方法概述及数据样本说明
2.1方法概述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判断决策单元(dmu)是否位于生产可能集的“前沿面”上的效率评价方法。dea模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不变规模报酬的crs模型,一类是可变规模报酬的vrs模型。crs模型是假设在固定规模报酬的条件下来衡量整体效率的。但由于固定规模报酬假设与现实决策单元的生产过程不符,banker等学者(1984)去除了crs模型中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建立了规模报酬变动条件下的vrs模型,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即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其中规模效率是指某一生产点与其规模有效点比较,规模经济性的发挥程度;纯技术效率则反映了某一生产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有效点的水平。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值在0与1之间,值越大说明效率越高。
用(xs,ys)和(xt,yt)分别表示时期s、t的投入和产出向量,d0(xt,yt|c)和分别表示不变规模报酬假设下,时期s和时期t生产点的距离函数。d0(xs,ys|v)和d0(xt,yt,|v)分别表示可变规模报酬假设下,时期s和时期t生产点的距离函数。根据fare等(1994)技术效率是不变规模报酬下距离函数的倒数,s时期技术下产出角度的技术效率为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