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乙型肝炎病毒的医源性感染与预防.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乙型肝炎病毒的医源性感染与预防

浅谈乙型肝炎病毒的医源性感染与预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4月第5卷第8期ChinJModDrugAppl,Apr201l,Vo1.5,No.8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需要调整进针方向 的次数及所需总时间(研究组以患者左侧卧位后C臂定位开 始计时,对照组以患者左侧卧位后开始计时),研究组C臂定 位后至穿刺成功所需时间,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术后腰背 痛的发生率.腰痛程度评定(术后72h内评定):无腰痛发 生为I级;发生腰痛,但可忍受为级;发生显着腰痛,影响 腰部活动及行动,需对症治疗为级. 1.4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 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lt;0.05认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二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I组研究组1~2次穿刺成功者100%,组 对照组经多次反复试探调整进针方向及改其他穿刺点有6 例,I组明显少于组(Plt;0.05),II组4例穿刺失败需改 其他麻醉手术(Plt;0.05),实施时间I组(17±3)min,II组 (22±4)min,术后腰背痛级的发生率I组4例,组10例 (Plt;0.05).二组均无穿刺并发症发生(Pgt;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C臂机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C臂机在麻 醉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J.可以直接用于临床手术 的术中定位,检查术中复位固定的效果以及配合各种微创手 术的开展等.椎管内麻醉操作方面并发症的发生在很大程 度上是由于椎管内穿刺是一种盲探性穿刺,特别是在困难穿 ? 121? 刺情况下,其成功率取决于对有关椎管解剖的熟悉和个人的 经验,主观性较强,而客观指标观察的手段少,易并发刺破硬 膜.肥胖患者的界标很难确定,腰椎穿刺较难完成.尤其 是基层医院有些患者因为经济的原因始终坚持希望施行椎 管内麻醉下手术,为解决这一矛盾,本研究组利用C型臂x 光机定位准确的特点,在椎管内麻醉基础上将C臂运用于椎 管内麻醉穿刺点手法定位困难操作上.这是一种比较新颖 而实用的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I组研究组成功明显高于 组对照组,反复穿刺困难度,实施时间,术后腰背痛的发生 率I组明显少于组(Plt;0.05).C臂机在椎管内麻醉穿 刺点手法定位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节省了时间,减少盲 目穿刺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简单易行, 有着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德馨.对硬膜外麻醉的思考.临床麻醉学杂志,1993,9:1. [2]滑伟,田希平.硬膜外腔麻醉穿刺置管困难的临床观察.航空 航天医疗,2009,20(12):24-26. [3]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640. [4]郑友芝,万大庆,沈意琴,等.c臂机介入颈椎前径路手术神经 联合阻滞.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4):227. [5]卢兰玲,白永峰.脊柱畸形非脊柱手术的麻醉3例.医学信息, 2002,15(11):675. 浅谈乙型肝炎病毒的医源性感染与预防 严君浇 【关键词】乙型病毒型肝炎;感染途径;预防措施 通过探讨乙型病毒型肝炎传播的几种主要途径,及预防 的主要措施,使乙肝的防治工作在医疗工作实践中发挥重要 作用.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全球6o亿人口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4亿人慢 性(HBV)感染,约占全球人口6%,在该3.5—4亿慢性HBV 感染相关的肝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约100万 人死于与HBV流行率差异较大.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 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人群中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5%~ 10%,其传播主要有以下3种. 1医源性传播 1.1输血或输人血制品输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液可有 5%发生输血后肝炎,由于对献血员普查乙肝表面抗原,因此 目前输血后肝炎多由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约占输血后肝炎 的70%-90%. 1.2注射途径实验证明注射,1:10补体结合滴度的乙肝 表面抗原的10—4ll血浆即可导致乙肝显性发病,lO一7l1 血浆可导致隐性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针头的误刺的感染. 1.3通过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如:动静脉插管,内窥镜, 穿刺针,血液透析,尸体解剖等医疗操作与检查的感染,口腔 科的器械污染可通过口腔治疗操作传播.对医院的医疗器 械日用品及环境物体表面监测结果有检出乙肝表面抗原的 作者单位:465550河南省新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报道. 1.4密切接触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除血液发现有病毒之 外,患者的唾液,汗腺,精液,阴道分泌物均可检出乙肝表面 抗原,病毒可通过黏膜或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也可通过污 染的手,食物,食具等带入口腔造成感染. 1.5母婴垂直传播HbsAg阳性的母亲传播给婴儿的几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