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弹之父”与他目不识丁小脚夫人
“两弹之父”与他目不识丁小脚夫人
王淦昌(1907―1998),苏州常熟支塘镇人。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被喻为“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王淦昌在科学圣坛上是一个闪光的人物,而这光芒的背后却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人,这就是他的妻子吴月琴女士。
一
王氏家族是江苏常熟县一个颇有名气的中医世家,在一个离乱的年代,凭着祖上遗传下来的国医绝学,过着殷实的生活。然而,当王淦昌4岁的时候,一生悬壶济世的父亲突然英年早逝,把一个家族的重担扔给两位已经成年在常熟县里谋生的哥哥。9年之后,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早早地撒手人寰,空留下一座寂寥的大宅院给这位刚刚小学毕业的江南少年。望着最小的外孙王淦昌过早地失去了父母之爱,像一叶飘泊的乌篷船没有一个可资停泊生命的港湾,慈祥的外婆决定赐给他一个温馨的小家和女人。
那天傍晚,拿着小学毕业证书的王淦昌蹦蹦跳跳地跑到外婆家,刚一踏进门槛,就被坐在太师椅上的外婆叫了进去。老夫人怜爱地伸手帮外孙擦去脸上的汗珠和泥水,长叹了一口气说:“淦昌啊,你总不能这样没爹没娘的过日子,外婆这些天寻磨着想给你成个家,帮你找一个像妈妈一样烧火做饭,像姐姐一般疼你爱你的女人……”
“真的?”乍失母爱却不明白成家是啥含义的王淦昌好奇地问。
“嗯!”外婆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有家了,又有人给我洗衣做饭啦。”王淦昌笑着跳着跑出了厅堂。
望着不谙男女之事的外孙消失的身影,老夫人露出凄楚一笑。不过娶亲的事情仍然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当晚,外婆就派人到邻乡的老中医世家――吴家提迎娶的事情。原来,吴家与王家是世交,在淦昌才3岁的时候,双方父母就为他与大他3岁的吴家女孩月琴订下了娃娃亲。此时,王淦昌13岁、吴月琴16岁,按照中国人的千年习俗,也该到了出闺婚嫁的年龄了。尽管王家父母双亡,但是崇尚礼义诚信的吴家毫不犹豫地兑现了当年父母之间的媒妁之言。
芦荻悠悠河汊相接的乡间石板小路上,一队迎亲的队伍正朝小镇上的中医世家王氏老屋缓缓走来。13岁的少年王淦昌身着一套黑色的杭纺长袍马裤,胸前挂着一朵红绸编成的大花,头戴瓜皮小帽,一副娃娃脸上荡着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喜悦,跟着吹唢呐的队伍,一蹦一跳地随大花轿嬉戏玩耍着,一点也没有当新郎的老成和庄严。
迎亲的队伍刚走近王家的大门口,一串千响鞭炮噼噼叭叭炸响了。在一片硝烟袅袅之中,媒人哗地掀开了大花轿的门帘,只见身着古色古香的绸缎红嫁衣、头顶上蒙着一块红盖头的新娘吴月琴,迈着颤颤悠悠的三寸金莲,婆娑多姿地蓦然出现在王淦昌面前。当媒人将大红绣球的绸带一端塞到王淦昌的手里,让他牵着新娘进家时,他才勇敢地仰起头来,看了遮着红盖头的新娘一眼,居然发现新娘子比自己高出了一大截,本来就爱脸红的他刷地羞得红了脸。
“大花轿,颠又颤,大媳妇牵着小郎倌入洞房!”站在王家大门旁边围观的一群少年突然众口一声地起哄开了。王淦昌一听窘得无地自容。
夜一片静寂,新娘吴月琴羞涩地等着小丈夫掀开她的红盖头,忽然间懵懵懂懂成了新郎的王淦昌,窘迫得连抬头看新娘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了,哪敢上前掀开新娘的红盖头。对这位比他大3岁的新娘,与其说是将她作为大媳妇,毋宁说是当做大姐姐来接纳。
王淦昌还未真正感受到外婆帮他筑的香巢的暖意,就匆匆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客船,他考进了上海著名中学――浦东中学。此时恰逢“五四”新文化浪潮的洗礼,那群负笈过海留洋归来的新文化运动斗士们的人格、学识、理念以及反叛精神影响着他的生活和思考。每每想到自己乡下的老屋里藏着一个三寸金莲的“娘子”时,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悔和疼。有几次,他鼓足勇气赶回老家要让外婆帮自己“退掉娘子”,但一踏进家门,一看到善良贤惠的“大姐姐”又是笑容可掬地嘘寒问暖,又是忙里忙外地烧水做饭、洗衣纳鞋,到了嘴边的话硬是憋了回去。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毕业后为中国物理学界的先驱吴有训教授当助手的王淦昌,未与家人商量便轻轻松松地考取了江苏省赴德国留学的官费研究生。一向用血汗钱资助他念中学、大学的大哥也禁不住摇了摇头:“淦昌啊,你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了,怎么还‘我行我素’啊。一个家毕竟要靠男人来支撑,你已在清华毕业,完全可以养家糊口了,还留哪门子学呀!”
入夜,三个调皮的孩子已经进入恬静的梦乡。昏黄的油灯下,吴月琴仍像往常一样,一针一线地为丈夫纳鞋底。豆大的火苗映在她的脸颊上,王淦昌倚靠在床上细看妻子,似乎这才发现妻子长得蛮漂亮的,浑身上下透着少妇的成熟之美。“月琴,我仔细想过了,不去留学啦,就守着你们娘儿四个过日子吧。”王淦昌说。
“不许再说‘不去’两个字!”妻子柔软的纤手捂住他的嘴巴。“我想通了,好男儿志在四方,何况你是做大学问的……淦昌,我只有一个请求,不论你今后走得多远,飞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