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伤亡”――“孤岛”茶坪创造避灾奇迹.docVIP

“零伤亡”――“孤岛”茶坪创造避灾奇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零伤亡”――“孤岛”茶坪创造避灾奇迹

“零伤亡”――“孤岛”茶坪创造避灾奇迹   2008年5月12日,安县茶坪乡在大地震中因交通阻断而一度成为“孤岛”,全乡人员伤亡惨重;   2009年7月17日,安县境内持续强降雨,因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大面积山体垮塌导致茶坪乡6人失踪;   2010年8月12日、19日两天,茶坪乡遭遇18年来的最大洪灾,泥石流肆虐,民房顷刻被淹……茶坪乡再度成为“孤岛”!然而这一次,3000名群众全部妥善转移安置,创造了避灾“零伤亡”的奇迹!   “全靠科学重建和避灾机制,我们才躲过了这场天大的劫难!”记者在洪灾痕迹尚存、河道乱石堆砌的茶坪乡听到了群众发自肺腑的感言。      科学选址,避免次生灾害威胁      安县茶坪乡地处高海拔山区,与北川、茂县毗邻。“5?12”特大地震后,山体大面积滑坡、崩塌,森林覆盖率锐减,境内茶坪河、金宝河河床急剧增高,河堤等防汛设施严重受损,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岌岌可危!   “震后,我花了整整半个月时间和地质专家跑遍了全乡的10个村,找出10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严重隐患23处,重建无异于在遍布地雷的战区穿行!”乡党委书记宋军回忆当年的情形尤显沉重。尽管回乡重建困难重重,但绝大部分受灾群众仍然愿意重返家园。想回来的人多,可供农房重建的土地却少得可怜,这对茶坪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来说,无疑是一肩重任。   “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绝不能让死里逃生的群众受到次生灾害威胁!”精心规划后,茶坪乡党委、政府在全乡范围内初步规划出25处农房重建安置点,可集中解决763户人的住房问题。选址时采用“土洋结合”法,组建了一支由四川省地勘局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队专家、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组成的联合勘验评估组,对25处选址逐一核查,反复筛选,力保万无一失。当评估组发现千佛村斑竹林、龙圣堂等4处安置点正处于地质灾害隐患带时,茶坪乡党委尊重专家的意见,果断放弃了这4个已投入上百万元平整费用的安置点。   “要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就算损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安县县委常委、时任茶坪乡党委书记陈本志掷地有声的表态至今让茶坪乡群众念念不忘。      科学预警,建立完善防灾机制      这边,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   全乡104个地质灾害监测点都配备了监测员,一旦遭遇险情,他们便在第一时间通知附近的住户转移;同时,11支由130余名共产党员组成的突击队也组建完毕,随时待命;大量的粮食、医药、衣物等应急物品储备就绪,以备不时之需。   “防范胜于救灾,小水按大水防,大水按重灾防”,乡党委书记宋军深谙防灾之道,将全乡划分为十大片区,每名副科级干部负责一个片区,实行“一把手”带班制,并落实了专人24小时值班制,确保信息畅通、指令畅通。   那边,地质监测员们更是尽职尽责。千佛村女监测员杨大玉告诉记者:“村上配备了卫星电话,又恢复了高音广播,监测员个个都有步话机,只要一声令下,每个监测员都可以在15分钟内通知自己负责的村民全部安全撤离!”招之即战,战之能胜!以杨大玉为代表的监测员在“8?19”洪灾中及时通知当地群众安全转移,事后受到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的称赞。   记者在茶坪乡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贴有“防汛预警明白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名称、位置、防灾措施和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及转移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以前不清楚哪里有隐患,大雨外出易遇险,现在可以主动避灾,再加上有组织可以依靠,就是洪水来了也不慌。”村民杨发财胸有成竹。   6月9日上午,茶坪乡德胜村大雨滂沱、党旗猎猎、战鼓雷动。风声、雨声、机械声相互交织,抢险人员遥相呼应的号子铿锵有力。一场预防地质灾害、防洪堤溃决抢险避险的演练正紧张有序地进行。40多名应急队员冒雨迅速装运沙袋,对河堤实施加固;而居住在附近的群众,正秩序井然地按照预定路线撤离……   “从我家到李子坪集中安置点不过300多步远,今年我们硬是按要求来回跑了5趟,直到完全熟悉为止。通过抢险演练,大伙儿的防灾避灾意识提高了不少,心里也踏实了。”古稀老人杨发财道出了群众的心声。据了解,汛期以来,茶坪乡以乡、村、组为单位举行的实战演习达100余次。      科学避险,“零伤亡”这样实现      2010年8月12日、19日两天,大暴雨疯狂侵袭茶坪乡,山洪引发了多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堤防等基础设施再次严重受损,通往茶坪的“生命通道”――晓茶路再次中断!一时间,宝藏村告急!千佛村告急!!德胜村告急!!!   得到安县防洪指挥部“主动避险撤离转移”的一级指令后,茶坪乡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监测员们得到指令,立即通过广播、敲锣、手电闪光、山顶点火生烟等方式第一时间告知山区各集中安置点的群众,大伙儿按演练路线开始紧张有序地转移……   “8月19日晚上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