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号”上兄弟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岛号”上兄弟连

“青岛号”上兄弟连   他们都是80后,却有着不惧艰险、挑战自我的坚强意志;他们因航海而走上了同一条船,并因此携手并肩,勇闯难关;他们经历过强风巨浪、地狱般的历练,却用中国硬汉的成熟和本色坦然面对:当使命完成的那一刻,他们强忍住的男儿泪水再次打动了每一个人。   他们就是“青岛号”上的中国兄弟。      张立中:经历风雨见彩虹      认识张立中,是在2006年青岛国际帆船赛上,作为一名赛会志愿者,这个大男孩,默不作声却总是笑脸相迎,帮助运动员和媒体解决各种问题。他有着与年纪不符的成熟和干练,对帆船赛事有着用不完的热情。接触过他的人会对他的能力有种说不出的信赖。“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偶然间听到一位同行这么评价过他眼中这个爱帆船运动的大男孩。在不断地学习和历练中,张立中以惊人的速度“默默”地成长着,从2005~2006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站维多利亚号的联络员,到2007~2008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组委会新闻官的联络员,如今,在2009~2010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中,他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参加两段比赛的青岛籍船员。   翻看着张立中的航海日记,除了感同身受他的航海过程,更多的是对那份执着和勇气的钦佩。所以当“青岛号”以前所未有的“季军”成绩完成了新加坡到青岛这一赛段比赛后,在人群的欢呼声中登陆的张立中,很难用“感慨”、“激动”、“兴奋”来简单形容,相信那根绷了太久的弦在他踏上青岛的那一瞬间经历着紧张、激动、喜悦、幸福和解脱,于是面对记者的穷追猛问,面对镜头回忆起海上的惊险历程,张立中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几乎哽咽的声音让在场几位见惯大场面的记者也为之动容。   张立中第一次登上“青岛号”的那天,全体船员都出去庆祝了,船上只有他一个人。虽然没说,但能够想像张立中当时的寂寞心情。上船后,张立中才意识到面对的困难比想像的还要多。恶劣的天气、艰苦乏味的工作以及危机重重又突如其来的种种麻烦,需要克服的障碍一个接着一个。最让他难忘的就是在爪哇岛海域,“库克号”触礁搁浅,比赛中止,“青岛号”的船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库克号”的船上物资。当张立中和“库克号”上的中国籍船员李铁娃相见的那一刻,两人紧紧抱在了一起,忍不住热泪盈眶。航海中的张立中,时刻不忘他代表着“中国人”、“青岛人”,这种使命感是他工作的动力,也是鼓舞着他一路而来的勇气和决心。惊涛骇浪把张立中磨炼得更加成熟,而使命感和责任感则让他时刻不甘人后,船上的工作很辛苦,张立中却始终不掉队,无论是微小的工作,还是艰巨的任务,他始终以全部的心力去完成,以至于向来以严格苛求而闻名的船长克里斯向他发出了继续并肩同行的邀请。   “赶往青岛的航程中,我们遭遇了台湾海峡的飓风、洋流等恶劣的环境。由于船帆损坏,我们一度落至倒数第二。但在最后向青岛)中刺的时候,全体船员都登上甲板,全力冲刺,一度冲刺到第一位。虽然很累,但一想到马上要回到家乡时,那种涌上来的幸福感暂时把疲劳冲散了。”大年初一的夜晚,看着台湾岛附近燃放的烟花,张立中和“青岛号”的其他几名中国船员兴奋而激动,赶快回家的念头再次燃起了他们的斗志,在航行过程中,张立中还向外国船员们解释中国虎年的意义,以及中国春节的习俗,并不时地介绍青岛,介绍青岛美食、景色以及热情的市民等等,这让许多外籍船员十分期待早日到达青岛,从某种意义上再次鼓舞了全体船员的士气。   “航程中,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作为中国人、作为青岛人,这种荣誉促使着我和大家前进。”张立中安静却有力地说。“生命中有一件事让一个人投入百分百地努力去争取,去实现,这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去做的过程。”      于海洋:使命的力量战胜一切      登上青岛码头的那一刻,留着邋遢的胡须、晒得黝黑的于海洋与离家前的形象相距甚远,这着实让好兄弟们吃了一惊,半秒钟的停顿后,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远处等待着的海洋父母难言对儿子的思念……   在要去“青岛号”当媒体船员之前,于海洋征求过父母的意见,母亲李阿姨告诉儿子,只要是工作就必须义无反顾地去完成,而且要顺利圆满地完成,才不会辜负大家的企盼。带着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精神支持,于海洋踏上了克利伯的征程。刚上船的时候,作为媒体船员的于海洋和汤臻,在兴奋之余难免对船上的环境不适应,幸好在“有经验”的张立中的陪伴下,慢慢地适应了起来,并渐渐开始承担起自己的工作――纪录着“青岛号”从新加坡到青岛这一路上所有的经历:从新加坡起航,船员们都穿着短袖,涂着厚厚的防晒霜,即便是这样也能晒得身上脱皮。然而,酷热只是磨难的开始,最艰险的时刻是在到达南中国海以后,原本风平浪静的海面风起云涌,连续几天风雨交加,让暴气一下从夏天进入了冬天,虽然套上了七八件衣服,但大家仍然觉得阴冷无比。“晚上,一个浪头打过来有十几米高,‘啪’的一声巨响打过来,绝望的心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