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鞋垫奶奶”祖孙情
“鞋垫奶奶”祖孙情
在河南洛阳,有位八旬老人,靠几十年做鞋垫换得的微薄收入,把1岁多就父母双亡的孙女抚育成人,被洛阳市民亲切地称为“鞋垫奶奶”。而走上工作岗位的孙女,时刻想着回报奶奶,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把奶奶送进医院,让奶奶因劳累而失明的右眼重获光明。
儿子儿媳意外离世,花甲老太艰辛抚养小孙女
1987年秋天,家住河南洛阳市洛龙区地矿三队家属院、时年58岁的高秀兰,遭遇了两年内的第三次人生打击。继老伴患肺癌去世、儿子遇车祸身亡之后,和高秀兰感情颇深、再婚不到半年的儿媳朱凯兰服毒身亡,留下了年仅1岁多的小孙女李琳。
此时,高秀兰已流不出泪水了。在丧夫又失子的痛苦中,她的泪水流干了。儿子遇车祸前结婚才两年,儿子儿媳相亲相爱,小两口对高秀兰非常孝顺。孙女琳琳出世后,高秀兰整天乐得合不拢嘴。孰料,儿子竟遭遇车祸。
儿子去世后,儿媳朱凯兰抱着8个月大的孩子天天以泪洗面,高秀兰于心不忍,竭力劝说儿媳再婚。半年后,朱凯兰再婚了,孝顺的她坚持要把高秀兰带过去一同生活,但高秀兰不愿连累儿媳,拒绝了儿媳的好意。哪知,带着女儿改嫁的朱凯兰在新家过得并不如意,丈夫嫌弃她是个“拖油瓶”的,经常找茬和她吵架,甚至动手打她。朱凯兰受不了这样的委屈,一次和丈夫发生口角被打后,她一时想不开竟服毒自尽了。
在儿媳自杀的当天,悲痛万分的高秀兰就把孙女琳琳接了过来。她抱紧年幼的孙女暗暗发誓:无论多苦多难,我都要把小琳琳抚养成人,这样才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儿子儿媳。
高秀兰年近花甲,抚育起婴儿来并不轻松。失去了母亲乳汁的喂养,小琳琳饿得哭个不停,高秀兰心里十分着急。自丈夫、儿子离世后,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每月仅靠儿子原单位发的一点抚恤金度日。高秀兰没钱买奶粉,便在面粉熬成的白面汤里放些糖,喂给孙女吃。为了给孙女加强营养,她圈养了几只老母鸡,把母鸡下的蛋变着花样做给孙女吃。
儿子的那点抚恤金,高秀兰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用。家里的菜基本没买过,她经常蹬一辆破三轮车到附近郊区,把菜农丢弃的那些小棵的蔬菜捡回家。每天,她还到菜场去捡小贩丢弃的菜叶。每年夏天郊区农民麦收季节,也是高秀兰最忙碌的时候。她每天都蹬着三轮车,到附近收割完的麦田里,捡拾农民收割时落下的麦穗,捡够一车,她就运回家,像蜜蜂采蜜那样不知疲倦。回到家里,她顾不上歇会儿,把捡来的麦子摊在客厅里,用棒槌把麦粒捶下来,然后装进口袋。尽管疲惫不堪,但看着一天天鼓胀起来的口袋,高秀兰心里很踏实,这些麦子可是她和孙女大半年的口粮啊!
靠着高秀兰的精打细算,祖孙俩的日子虽然艰难,但也算过得去。目睹奶奶的辛劳,小琳琳长到3岁时,便懂得心疼奶奶了,常常用她柔软的小拳头帮奶奶捶腰,还搂着奶奶的脖子唱“世上只有奶奶好”。
靠做鞋垫卖维持祖孙生活,奶奶操劳过度累瞎了右眼
邻居们知道高秀兰过日子的不易,都明里暗里地帮助祖孙俩。一次,邻居李师傅把孙女、外孙女很多不穿的衣服拿给小琳琳穿。高秀兰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便连夜赶制了几双鞋垫送给李师傅。李师傅看着高秀兰做的鞋垫赞叹不已,他说:“老嫂子,你做的鞋垫针脚细密、厚实,比街上卖的要好,你不妨多做些拿去卖,也能换些钱啊!”高秀兰一听,不由得眼前一亮:是啊,何不做些鞋垫去卖,挣点钱贴补家用呢?
从李师傅家回来,高秀兰翻箱倒柜,把家里的旧衣服都找了出来,剪剪拼拼,用家里那台旧缝纫机缝制成一双双厚实耐用的鞋垫。3天后,适逢郊区关林镇庙会。高秀兰骑着三轮车,装上精心加工而成的一箱鞋垫,来到庙会。她在三轮车里放上一把小椅子,让孙女坐在椅子上。
在众多摊贩中,高秀兰找了个位置放好三轮车,把做好的鞋垫摆在箱子上。庙会上人流如织,人们似乎并没有注意到高秀兰祖孙俩的存在。直到庙会快散时,才有一个中年男子来到高秀兰的摊前,买了两双鞋垫。
摆了大半天摊,高秀兰只挣了2元钱,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2元钱,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此后,关林庙会上便多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带着年幼的孙女,执着地守候着自己卖鞋垫的小摊,也守候着一份生活的希望。
由于高秀兰的鞋垫做工好,价格便宜,销路也渐渐好起来。好的时候,她每天能卖20多元,不好时也能卖个七八元。后来,高秀兰不仅在庙会上卖,庙会散后,她就骑着三轮车专找人多的地方吆喝,有时还向沿街商铺老板推销。靠卖鞋垫的收入,高秀兰祖孙俩能满足基本生活所需。
高秀兰没有读多少书,但她深知学文化的重要。所以,小琳琳长到7岁时,高秀兰便为她缝制了一个花书包,牵着她的小手把她送进地矿子弟小学。
琳琳上学后,高秀兰的生活压力更大了,她做起鞋垫来也更拼命了。有时,她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眼睛熬得都快看不见东西了。好心的邻居看她实在艰难,就劝她找有关部门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