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鉴定标准(应用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2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震鉴定标准(应用介绍)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应 用 介 绍 陈 亚 亮 2010年12月 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原因,诸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因此抗震设防区的建筑工程宜选择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的地段并不在危险的地段建设。 考虑到场地、地基和基础的鉴定和处理的难度较大,而且由于地基基础问题导致的实际震害例子相对较少,规范缩小了鉴定的范围,主要列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6、7度时及建造于对抗震有利地段的建筑,可不进行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抗震鉴建筑。 注:⑴ 对建造于危险地段的建筑,场地对建筑影响应按专门规定鉴定; ⑵ 有利、不利等地段和场地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 7~9度时,建筑场地为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等不利地段,应对其地震稳定性、地基滑移及对建筑的可能危害进行评估;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斜坡的坡度及建筑场地与坡脚的高差均较大时,应估算局部地形导致其地震影响增大的后果。 按照01抗震规范第4.1.8条的要求,地震影响系数增大系数1.1~1.6。 汶川地震中,危险地段的房屋严重破坏,强风化岩地基上的建筑也有明显的震害,鉴定时需予以注意。 建筑场地有液化侧向扩展且距常时水线100m范围内,应判明液化后土体流滑与开裂的危险。 含液化土的缓坡(1o~5o)或地下液化层稍有坡度的平地,在地震时可能产生大面积的土体滑动(侧向扩展),在现代河道、古河道或海滨地区,通常宽度在50~100m或更大,其长度达到数百米,甚至2~3km,造成一系列地裂缝或地面的永久性水平、垂直位移,其上的建筑与生命线工程或拉断或倒塌,破坏很大。海城地震、唐山地震中,沿海河故道和陡河、滦河等河流两岸都有这种滑裂带,损失甚重。 对建造于危险地段的现有建筑,应结合规划更新(迁离);暂时不能更新的,应进行专门研究,并采取应急的安全措施。 岩土失稳造成的灾害,如滑坡、崩塌、地裂、地陷等,其波及面广,对建筑物危害的严重性也往往较重。鉴定需更多地从场地的角度考虑,因此应慎重研究。 地基基础现状的鉴定,应着重调查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基础有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的裂缝、倾斜以及有无发展趋势。 列出了对地基基础现状进行抗震鉴定应重点检查的内容。对震损建筑,尚应检查因地震影响引起的损坏,如有无砂土液化现象、基础裂缝等。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现有建筑,可不进行其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⑴ 丁类建筑。 ⑵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类、丙类建筑。 ⑶ 6度时各类建筑。 ⑷ 7度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类、丙类建筑 对地基基础现状进行鉴定时,当基础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或虽有裂缝、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该地基基础可评为无严重静载缺陷。 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震造成的地基震害,如液化、软土震陷,不均匀地基的差异沉降等,一般不会导致建筑的坍塌或丧失使用价值,加之,地基基础鉴定和处理的难度大,因此,减少了地基基础抗震鉴定的范围。 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基础,可根据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现状和基础类型,进行液化、震陷及抗震承载力的两级鉴定。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应评为地基符合抗震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 静载下已出现严重缺陷的地基基础,应同时审核其静载下的承载力。 地基基础的第一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下主要受力层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液化影响的判别:(液化初判) 1) 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丙类建筑。 2)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液化初步判别要求的建筑。(第4.3.3条) 对于独立基础和条基,95版规定的1.5倍的基础宽度不一定能满足部分消除地基液化的深度要求,在8、9度时,可能会造成因液化或震陷使建筑坍塌或丧失使用价值。故对95版的规定加以调整,取消了“液化土的上界与基础底面的距离大于1.5倍基础宽度”。 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⑴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7、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 ⑵ 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 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⑶ 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规范规定的条件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2. 基础下主要受力层存在软弱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沉陷的估算:(软土震陷初判) 1) 8、9度时,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