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控制.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1,我国意外事故的特点是:女性自杀率较男性高. 2,我国男性意外事故死亡水平除自杀外均高于女性. 3,具有事故倾向的性格特征是:A型性格. 4,在我国35以下人口死因顺位的第一位是:意外事故. 5,我国城市意外事故死亡的首要原因为:交通事故. 6,我国农村意外事故死亡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自杀. 7,占0-14岁年龄段死因首位的是:溺水. 8,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人群是:男性15-44岁. 9,意外事故的人群分布特征有:全球意外事故死亡的高发年龄为15-59岁;我国少年和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最高;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无论男女均有三大意外事故致死原因,这就是自杀,意外跌落和交通事故;职业或工种不同,意外事故的种类及其发生率也不同. 10,我国意外事故的特点有:常见多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11,可以确定为意外事故的是:到医疗单位诊治,诊断为某种损作;由家人,老师,同学或同伴对受伤者作紧急处理或看护;因病请假(休工,休学,休息)半日以上. 12,意外事故的主要死因有:车祝,烧伤,中毒,自杀,他杀. 13,医院中易造成患者意外伤害的因素有:化学药品放置不当;地面常有积水;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石膏夹板固定不当. 14,根据WHO的报告,危害人类健康的三从疾病是意外事故,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5,意外事故的危险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方面. 16,意外故事(injury):凡能量(机械能,热能,电能等)的传递或干扰超过人体的耐受性造成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导致缺氧和刺激引起精神创伤,称为意外事故,又称之为伤害. 17,简述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个体危险因素.答: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个体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个性;生物钟;生活行为(包括饮酒和安全带);某些疾患及心理因素. 18,简述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环境因素.答: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环境因素有:社会环境,主要指社会支持环境:自然环境:气象条件是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生产环境:在生产环境中安全防护设施,生产管理水平,劳动时间,强度和工种以及操作规范都是影响意外事故发生的因素;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照顾不周,虐待老人,家庭暴力等是家庭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药品管理不善;安全意识教育不够. 19,试述意外事故的流行特征.答:意外事故的流行特征包括:(1)人群分布:全球意外事故死亡的高发年龄为15~59岁,在这段年龄中,交通事故,自杀,战争,火药和烧伤,他杀等均进入了年龄别死亡率全死因顺位前10位;我国少年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最高,0~14岁年龄段溺水死亡率在该年龄段死因中居首位.除自杀外,男性意外事故的死亡水平均高于女性,以交通事故致死的差别最大.职业或工种不同,意外事故的种类及冥发生率也不相同.(2)地区分布:世界分布: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意外事故都是十分普遍的,但各种意外事故在各国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国内分布:在我国,意外事故不仅常见,多发,而且具有死亡率,致残率高的特点;城乡分布:城市和农村的意外事故死亡均排在死因顺位的第4位.(3)时间分布:季节性: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一般上午高于下午,一星期中从星期日到星期二高于其他几天,一年内上半年高于下半年;长期变异:目前,意外事故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意外事故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我国意外事故死亡的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交通事故和他杀的持续上升.这种上升尤以城市为著. 19,试述意外事故的一级预防措施.答:意外事故的一级预防包括:(1)工程干预:用屏障将危险因素与受保护者分开;改变危险因素的基本性质;预防已有危险因素的释放或减少其释放的可能性.(2)经济干预:通过采取经济鼓励手段或罚款影响人们的行为.(3)强制干预:预防危险因素的形成;减少危险因素的含量;改变危险因素释放率及其空间分布,减少潜在性致伤能量至非致伤水平;将危险因素从时间,空间上与被保护者分开.(4)教育干预:对全人群,如社区居民,工厂所有职工,学校所有师生,开展预防意外事故的健康教育,进而增强自我防范的意识;对意外事故的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意外事故预防教育与培训;通过治疗某些相关疾患和坚持日常锻炼,增加人体对意外事故的抵抗力.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