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年文化
2007年文化、新闻出版工作总结
2007年,文化、新闻出版系统广大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文化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为建设“文化桐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新进展
1、积极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根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建设目标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2007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全市第一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城郊社区基层服务点,为社区群众提供了优秀、实用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深受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同时也得到了省文化厅和安庆市文化局的高度赞赏。
2、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图书新馆作为全市重点文化建设工程200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45万元,对新馆内部设备进行了招标采购,使我市图书馆在硬件设施方面具备了一级馆的标准;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投资50万元,对省保单位余珊墓、市保单位张秉文墓进行了整体维修,对文和园登山游览步道铺设水泥路面和石阶。投资12。5万元完成了文庙亮化、美化工程,为我市争创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文化站所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市青草、新渡、黄甲、大关、唐湾5镇文化站纳入首批全国“十一五”基层文化站所建设规则之中。
3、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和能力。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和全市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赴广东东莞迎新春联谊演出、赴合肥联谊演出、“春之韵”专场文艺演出、3。15文艺晚会、全省土地开发项目现场会专场文艺演出、市委市政府欢迎“重庆安徽商会”代表团专场文艺演出、“文明城市、科技创新”专场文艺演出、欢迎“江苏太仓台商协会考察团”专场演出、慰问安庆军分区野营拉练官兵专场演出、汇源集团桐城果疏食品加工项目签约开工典礼文化演出以及“与文明同行——佳艺琴行广场音乐会等10多场专场文艺演出。围绕民生工程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以“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为主要内容的送文化下乡,全年共送戏下乡157场,送电影下乡280场,送图书下乡1500册,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举办了“南京路上好八连”先进事迹巡回展、“吴楚风韵,古邑风华”文化遗产图片展、省松风竹雨书画社的“松风竹雨书画展”等8个展览,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文化艺术精品打造实现新跨越
积极打造艺术精品。自2007年6月份开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启动了“桐城六尺巷”一剧的创作和排练工作。该剧导演、作曲、舞美等二度创作人员全部聘请上海著名大家,力争把该剧打造成桐城黄梅戏艺术品牌和精品,春节前可望完成排练合成并与城乡观众见面。2006年投资排演的大型黄梅戏《胭脂湖》,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栏目组对戏剧的创作演出情况进行了专访,春节前后将向全国播出。
努力扩大艺术品牌的影响。已开展多年的歌手大赛2007年再现辉煌。通过精心准备、组织、策划,“新东方。世纪城”杯黄梅戏戏迷暨歌手大奖赛历时两个多月,参赛人数创历届之最,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反响强烈。同时,筹备成立了“桐城市音乐家协会”、“桐城市黄梅戏迷‘新东方世纪城’戏迷协会”,并通过协会团结了全市文艺精英和戏迷朋友,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市蓬勃开展,有力推动了我市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 对外文化交流有新拓展
实施“走出去”文化交流战略,组织市黄梅戏演出公司先后赴本省东至、江西波阳、浙江义乌、芜湖南陵、云南普洱等地演出百余场,第一次将桐城黄梅戏带到了浙江、云南,扩大了桐城文化对外的影响,提高了桐城黄梅戏在外省的知名度。
加强外地优秀演出节目的引进。市黄梅剧院及市电影公司全年共接待外来演出团体81个,演出167场,其中包括著名相声演员大兵、赵卫国等社会知名演艺人员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文化市场发展有新亮点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和“整建并举、疏堵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全方位立体式的文化市场监管格局,全市文化市场发展繁荣。
(一)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斗争
按照全市“扫黄打非”工作部署,制定了各阶段“扫黄打非”专项集中行动方案。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及时收缴和查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其他伪科学类出版物、淫秽色情出版物等,加大对桐城印刷包装行业的管理,完成300余家印刷包装企业的年检换证活动。全年对出版物市场共出动执法人员数百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00余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近2000盒,立案查处2家违规经营的音像制品经营单位,有效的提高了我市音像市场正版销售量。
(二)网吧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