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下限时训练3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Word版含解析.docVIP

2019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下限时训练3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下限时训练(三十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 (2018·赣南质检)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森林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1~3题。 1.该森林带在甲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 B.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 C.受西南信风的影响 D.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 2.目前,该森林带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造成的后果最有可能是(  ) A.自然灾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加 C.雪线高度上升    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3.下列保护乙地区该森林带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对雨林的管理和保护 解析:1.A 2.C 3.A 第1题,沿岸暖流对该地区的增温增湿作用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是该森林带在甲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第2题,该森林带为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面积大幅度减小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雪线高度上升。第3题,设立国际基金,既能保护森林资源,又能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018·南京、盐城模拟)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60万亩,并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向外蔓延。结合下图,完成4~5题。 4.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 ③人口迁出 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土地沙化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①湿地减少 ②降水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4.A 5.C 第4题,由于人们在鄱阳湖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少;周围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地沙化。第5题,土地沙化会造成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蓄洪能力减弱等。 (2018·洛阳统考)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读表,完成6~7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均温差值 0.13 0.10 0.18 -0.16 -0.13 -0.25 -0.43 -0.40 -0.20 -0.10 0.11 0.22 6.研究结果表明(  )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7.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除尘 ⑤防风固沙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解析:6.D 7.C 第6题,将各月份的月均温差值相加,所得结果为负值,说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第7题,由于该片林地位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而可起到减弱噪声和吸烟除尘的作用。 (2018·大冶模拟)南四湖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境内,是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泊。下表示意1982~2012年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据此回答8~9题。 景观类型 1982年 1992年 2002年 2012年 面积(hm2) 面积(hm2) 面积(hm2) 面积(hm2) 湖泊 62 827.83 57 356.01 44 376.84 47 023.20 河流 5 181.39 4 972.68 5 300.28 4 385.34 沼泽 50 661.90 55 970.37 34 591.95 18 117.09 水稻田 38 862.99 39 349.35 38 296.17 45 677.88 坑塘水库 2 693.43 2 205.63 3 481.65 5 926.50 人工水渠 2 264.13 2 175.12 2 729.07 3 081.69 台田鱼塘 0.00 1 644.75 28 499.94 39 143.97 建设用地 7 114.50 7 147.17 7 575.96 12 078.00 其他用地 11 857.23 10 642.32 16 614.54 6 029.73 8.1982~2012年南四湖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点是(  ) A.自然湿地大量减小,湿地总面积快速萎缩 B.自然湿地中,湖泊面积最大,变化最为明显 C.已由以自然湿地为主转变为以人工湿地为主 D.人工湿地中,建筑用地面积的增长最为明显 9.南四湖水面年际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后果是(  ) A.湖水有机物浓度明显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