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典测验理论简介.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典测验理论简介

單元一 古典測驗理論簡介 2006/9/15 古典測驗理論 余民寧 教授 摘自「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一書( 2002 ,台北,心理) 雖然根據歷史學家( DuBois, 1970 )的描述,早在西元一千多年前科舉時代的中國,即 有能力測驗(即科舉考試制度)的雛型產生。但是,對「測驗」這門學問進行科學化的量化 研究者,卻始於歐美各國,西風東漸之後,才又傳入中國。 西元 1905 年,Binet-Simon 在法國所發展的智力測驗,可以說是人類第一個客觀的心理 測驗,也是測驗理論的真正濫觴。至此,這門專研心理測驗與評量( 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 ),內含:量化心理學(quantitative psychology )、個別差異(individual differences )、 和心理測驗理論 (mental test theory )等研究範圍的科學,即稱為「心理計量學」(psychometrics ) (或又譯成:「心理測驗學」),正式確立。心理計量學的誕生,乃心理學者企圖將心理學發展 成為一門「量化的理性科學」(quantitative rational science )的結果,到目前為止,它雖然已 邁入不同的新紀元,但成長與茁壯的腳步,卻未曾停止過。 談到測驗理論的發展,很多人喜歡以某某學派來作為區分,雖然這種分法不見得正確, 但為了討論方便起見,我們亦可以一本著作或一位人物,作為某個學派理論的開始或代表。 如此一來,我們大概可以將測驗理論粗分為下列兩派: 1.古典測驗理論 (classical test theory ,簡稱CTT ):代表人物和作品分別為H. Gulliksen 的「 Theory of mental test 」(1950)。 2.試題反應理論 (item response theory ,簡稱IRT ):代表人物和作品分別為F. Lord的 「Applications of item response theory to practical testing problems 」(1980)。 底下,僅先就古典測驗理論的重要內涵做個扼要的評述,下一節再敘述試題反應理論。 「古典測驗理論」是最早的測驗理論,至今,它仍然是最實用的測驗理論,許多通用的 測驗仍然是根據傳統方法來編製,並且建立起測驗資料間的實證關係。古典測驗理論也叫 「古 典信度理論」 (classical reliability theory ) ,因為,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估計某個測驗實得分數 (observed score )的信度;亦即,它企圖估計實得分數與真實分數(true score )間的關聯程 度。因此,有時候它又稱作「真實分數理論」 (true score theory ),因為它的理論來源都是建 立在以「真實分數模式」(true score model )為名的數學模式基礎上。 當某位受試者接受一份測驗的施測後,他(或她)在該測驗上的得分(即「實得分數 」), 即代表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他(或她)在這些試題樣本上的能力 (ability )。當然,有許 多因素會影響受試者在測驗上的表現。即使在內容範圍相同但試題樣本不同的條件下,或在 不同的時間、主測者、與施測情境條件下,受試者的表現也都有可能會不一樣。因此,如果 1 單元一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