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宝典——《数学辞海》的故事
中华宝典——《数学辞海》的故事
——策划工作手记之三
百年后的传说
我桌上满是策划案卷和稿纸,一堆异想天开的文字;何教授的书桌上则是一摞天书——当今人类世界最系统最权威的数学结晶体。在京城东、西两角的这两张桌子之间,我正在编织和推导出一百年之后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几个世纪前的中国山西,前清文人张玉书奉康熙皇帝之命,曾积数年心血率领一批学士修书造典,完成了功垂华夏的《康熙字典》。殊料20世纪末的山西太原,又有新派教授何思谦发起修典,联络海内外1500余专志家学者,历15度寒暑,成就了6卷本1500万字符的《数学辞海》而饮誉环球。于是,钦敬有加的世人皆络绎于山西宝地,探究古今文字库、数字库与这黄土高坡地界有何等渊源……”
暂且省略的传说在下一个世纪无疑是五光十色的,作家史家影视人定能演绎出种种美丽的故事。然而,假如当代人在2001年的某一天捧起六大本典籍时,触摸到的也许不尽是成功和荣誉。这原本是1500名数学家熬煎了十五年的心血呀!当《数学辞海》主编何思谦教授极为庄重地委托我以策划人的名义提出策划方案时,我的心中顿时热血沸腾,而笔尖却立地干涸了。
十五年的佳话
策划方案绝不能编传说,我的责任首先是把何教授发起编撰数学辞海十五年中的经历串连起来,让同代人了解到创造一部非凡的巨著需要一个非凡的群体、历经一段非凡的历程。
七年前担当此任的我从京城赶往太原,采访了时任山西省教育学院副教授的何思谦。连续五天的长谈后,得知他于1985年了解到全球数学辞书版本匮乏,已有的日、苏版数学辞书及中国百科全书数学卷均限于篇幅,不足以反映人类数学知识精华后,因而在民间发起编撰一部集古今中外数学成就大全的工具书,以利于科教兴国事业,并促使我国早日成为世界数学强国而雄踞于当今的数码信息时代。此等恢宏的宗旨迅速感召着包括海内外华人中的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数学大师、博士导师、大学校长共500余人及专家、数学工作者千余人的鼎力支持和参与,同时获得山西省委省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得以成立编委会并先后提供过适当经费资助。随后,国内新闻、教育、出版部门和工商界人士也积极扶持过这一十分艰巨的社会文化工程。从采访和项目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数学辞海》之所以取得了前期的进展,完全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即项目选题和宗旨的激发力、项目发起者人格和才干的凝聚力。当时已凸现的主要问题也是两点,即民间体制的种种力不从心、经费总苦苦于短缺不足。
我因而感受到责任所在。要方案更要行动,要策划更要炒作。从广告语到报告文学,从研讨大会到招商引资谈判,直到感动说服一个尚关押收审的富豪拿出一笔钱来,购置了一批供编辑录入的微机设备,无非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
编辑部缺钱,参与撰稿的教授们也缺钱。应邀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数学大师和院士们大多数是蹬自行车赶到会场。“所以我认为中国古算中的兀应在上部加一横,使兀和元自古通用,由此启发数学家们将数学直接转化为金钱和经济效益。同时我建议数学界为阿拉伯数字8正音,非但不要读作发、认作发,而且要把8打倒成为∞,一个正确的数字就该成为无穷大!”这是我于七年前在数学大师们的集会上的演讲片段,在听众的一片掌声中,我的一声呐喊成了沿用至今的一句广告语——“没有数学就没有人类文明,没有《数学辞海》怎么行?”
教授们用实际行动和无私奉献作为回答!
世纪夜的承诺
我于1993年参与策划《数学辞海》后,虽为编辑部奉献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整体策划方案,遗憾的是我却没能全程跟进并实施,而因故中途担负了别的任务。及至与何教授再度重逢时,我欣喜的得知,我当年留下的策划方案不仅被编辑部认可,且已大体上予以实施。
“按策划步骤,编辑部征集了海内外上千名数学家的题词与签名;向诸多省部委领导和机关呈递了一系列报告并获得支持;呈请江泽民主席作为《数学辞海》总顾问并题写书名已获同意。”何教授兴奋地谈起这一切,再度将编委会聘任我作为该书总策划的文件交给本人。于是,欣然受命的我又邀请知名策划人刘瀚温先生加盟,同何思谦主编一起深谈于世纪之交的某个良宵。我们一同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报《数学辞海》将于2001年正式出版的新闻,一同为该书的宣传出版发行进行再策划。
又一份新的策划书经我们三人的手笔几经雕琢而出台了,鲜为人知的是这份策划书几度辗转于京晋两地,又往来于京西京东两张破旧的书桌之间。编辑部工作文件至今艰苦不堪,总编辑的办公桌挤塞在京西玉泉路南一处脏乱的大杂院内,总策划的书桌依然在京东一处逢雨必漏的蜗居中。总想把两处陋室同六卷巨著的照片登陆于于“焦点访谈”或新千年春节晚会插播的公益广告中。知否知否,盛世修典兮,谁人大庇数学苦旅中几多爱国志士……
值得感叹的是,《数学辞海》凭着自身的生命力历经十五度寒暑,终于向着成功的诞生日而冲刺了。近日喜闻北京大学出版社加盟出版此巨著,又向国家新闻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