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Hand food mouth disease,HFMD).pptVIP

手足口病(Hand food mouth disease,HFMD).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足口病(Hand food mouth disease,HFMD)

手 足 口 病 (Hand food mouth disease,HFMD)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 梁连春llc671215@ 概述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发热、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 主要病源为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71(EV71型) 概述 多发生5岁以下婴幼儿,尤以3岁以下多发 临床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为特征;少数患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病原体 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 埃可病毒 柯萨奇病毒---CoxA:16、4、5、7、9、10型;CoxB:2、5、13埃可病毒) 新型肠道病毒---EV68、69、70、71型 常见病原体 CoxA16 EV71 病原体 EV71无脂质包膜 神经毒性仅次于脊髓灰质炎病毒 目前无疫苗和特殊治疗药物、预防难度大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 病原体 抵抗力 病毒无脂质包膜 适合在湿热环境生存与传播。 对酒精、来苏,对乙醚、去氯胆酸不敏感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含氯消毒剂、甲醛、碘酒均可使之灭火。 世界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 1958年分离CoxV 1959年提出HFMD 1969年美国首次确认EV71 。 世界流行概况 1975年保加利亚以CNS为临床特征EV71感染 ----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瘫,44人死亡 世界流行概况 1997年马来西亚——由EV71引起的HFMD。共有2628人发病,死亡29例,平均年龄1.5 岁,病程仅2天 我国流行概况 我国流行概况 1998年,台湾流行EV71感染引起HFMD和疱疹性咽峡炎,129106个病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 我国流行概况 2007年,全国共报告83344例,死亡17例,仅山东省病例39606例。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上万例手足口病病例报告 传染源 本病的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健康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和流行特征 本病无交叉免疫 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预防 还会再患别的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发病机理 两次病毒血症学说 接触病毒后在上呼吸道、肠道局部淋巴结增值-----第一次病毒血症-----全身单核巨噬系统增值----二次病毒血症 心、肺、脑等重要脏器 病理变化 CNS 脑膜充血、出血、水肿,单核细胞浸润 淋巴、单核细胞增生------血管套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软化灶---微脓肿 胶质细胞增生、嗜神经现象 梗死灶中性粒细胞增生 病理变化 肺部变化 炎症分布广泛 肺间质水肿 肺淤血、肺泡腔出血、透明膜形成 肺泡腔淋巴、单核细胞浸润。 病理变化 肠道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粘膜下淋巴细胞增生,滤泡形成; 集合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增生、淋巴滤泡形成。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临床类型 隐性感染1%, 普通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10%), 到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呼吸衰竭等重症患儿 临床表现 大部分肠道病毒感染和手足口病为轻型病例, 临床主要症状为手、足、口和肛周有皮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伴有发热、咽痛、倦怠﹑乏力等症状,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脑炎、肺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3~7天 多数病人起病急,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会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摄氏度左右。 疱疹性咽峡炎并在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出现皮疹。 临床表现 皮疹特点: 时间:病后1~2日 部位:手、足、口腔、臀及四肢;口腔粘膜疹出现早,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 早期斑丘疹、疱疹、溃疡,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因此引起的疼痛,常使患儿流涎或拒食 临床表现 其它表现 咳嗽、流涕 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高热惊厥、抽搐、肌痉挛、共济失调、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 休克、昏迷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总结 四不像:皮疹不像蚊虫咬、药物疹、口唇疱 疹、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病重儿童无皮疹或皮疹不典型占一半以上。 临床表现 重症病例-----伴有下列表现之一: 持续高热不退; 肌无力、肢体抖动、抽搐等加重,意识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膜刺激征阳性;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血压异常; 呼吸困难或节律不整、紫绀,肺部湿罗音增多或出现肺实变体征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