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粉尘的危害与控制专题讲座PPT
青岛新纪元安全文化中心 粉尘的危害与控制 门机队 主要内容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二、粉尘的主要危害 三、粉尘危害的主要控制措施 四、作业场所粉尘的监测原则和方法 主要内容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二、粉尘的主要危害 三、粉尘危害的主要控制措施 四、作业场所粉尘的监测原则和方法 基本概念 粉尘: 指直径很小的固体颗粒,可以 是自然环境中天然产生,也可以是 工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生成。 生产性粉尘: 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许多生产性粉尘在形成之后,表面往往还能吸附其他的气态或液态有害物质,成为其他有害物质的载体。 总粉尘 我国国标定义为“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呼吸性粉尘 呼吸性粉尘是指沉积在肺泡区的粉尘。 英国医学研究会( BMRC)于1952年提出的,定义为: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颗粒沉积效率为50%,大于7.07μm颗粒尘沉积效率为0。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 ACGIH )的定义:空气动力学直径3.5μm粉尘颗粒沉积效率为50%,大于I0μm颗粒的沉积效率为0。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粉尘的来源决定了粉尘的接触机会和行业。在各种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都可能接触到不同性质的粉尘。 采矿、开山采石、建筑施工、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的粉尘是以石英为主的混合粉尘; 石棉开采、加工制造石棉制品时接触的是石棉或含石棉的混合粉尘; 焊接、金属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 农业、粮食加工、制糖工业、动物管理及纺织工业等,以接触植物性或动物性有机粉尘为主。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根据粉尘的性质分类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无机性粉尘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有机性粉尘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颗粒在空气中停留的状况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三)粉尘的理化特性 粉尘的理化特性不同,造成人体危害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发生致病作用的潜伏期等也不相同。 1. 粉尘的化学成分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化学组成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新鲜粉尘表面有大量氧化活性很强的自由基,从而增强了粉尘颗粒本身的毒作用,致病作用变强.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2. 粉尘分散度 分散度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 分散度越高,在生产环境空气中悬浮的时间越久,单位体积总表面积越大,被人吸入的机会就越大,对人体危害也越大。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3. 粉尘溶解度 粉尘溶解度的大小影响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溶解度高的粉尘常在上呼吸道溶解吸收。 溶解度低的粉尘在上呼吸道不能溶解,往往能进入肺泡部位,在体内持续作用。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4.粉尘硬度 坚硬且外形尖锐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的机械性损伤。 进入肺泡的尘粒,由于体积和质量小,肺泡环境湿润,并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影响,有对肺泡的机械损伤作用。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5.粉尘的荷电性 物质在粉碎过程和流动中互相摩擦或吸附空气中离子而带电。尘粒的荷电量除取决于其粒径大小,密度外,还与作业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漂浮在空气中90%-95%的粒子带正电或负电。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6.粉尘的爆炸性 能引起粉尘爆炸的都是可燃性粉尘。可燃性粉尘一般分为三大类: (1)金属粉尘,如铅粉、镁粉等; (2)可燃矿物粉尘,如煤粉; (3)有机物粉尘,如亚麻粉尘、木粉、纸粉、烟草和谷物粉尘等。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粉尘爆炸有3个条件: 一是工作环境空气中粉尘达到足够的浓度; 二是明火; 三是充足的氧气。 例如,1987年3月15日,哈尔滨亚麻厂发生特大亚麻粉尘爆炸事故,死亡58人,受伤177人,直接经济损失880多万元。 2010年2月24日,河北省秦皇岛市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淀粉四车间发生粉尘爆炸事故,导致现场作业的19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 主要内容 一、粉尘的来源、分类和特性 二、粉尘的主要危害 三、粉尘危害的主要控制措施 四、作业场所粉尘的监测原则和方法 二、粉尘的主要危害 (一)粉尘进入人体的途径 粉尘通过呼吸道、眼腈、皮肤等进入人体,其中以呼吸道为主要途径。 二、粉尘的主要危害 1。粉尘在呼吸道的过程 被人体吸入呼吸道的粉尘,绝大部分被吸入后又被呼出。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吸入的尘粒会经气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