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开发CD雷射唱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飞利浦开发CD雷射唱片

飛利浦開發CD雷射唱片 劉常勇/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 消費性高科技電子產品開發個案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可能要算是飛利浦公司在1970年代成功開發的雷射唱片(CD, Compact Disc)。雖然有關運用光碟來儲存影像的技術在60年代已被初步發展,但影碟並未能成功的替代卡式錄影帶,顯示光碟技術要成為一項全面性主導消費市場的新產品,還是遙不可及的。尤其傳統唱片、卡帶、音響事業,已有長遠的發展歷史,並形成巨大的全球性產業利益集團。因此,當初並未有人相信CD這一項新技術,能夠掀起如此巨大的市場革命,並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音響、唱片產業中主導性的新產品。而更意外的是,這項產品革新是由一家歐洲企業---飛利浦所帶動,消費性電子產業鉅子新力(Sony)也是在飛利浦力邀下,才得以參與盛會。 直覺驅動新產品開發 1968年初,負責發展飛利浦電子教學產品的吳爾思與總公司電子研究實驗室主持人柯倫謨接觸,提議製造一種集攝影、電影和音效於一身的新媒體,使教學課程所需的功能都能同時呈現。柯倫謨和研究同仁都朝著吳爾思的提議思考,倒並不是因為他們對教學用媒體感興趣,而是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裡,飛利浦的研究員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錄影帶的畫質這麼糟糕?早在50年代,他們就做實驗,希望能改良錄影帶的影片品質。最新的CD技術出現,促使這群研究人員再回頭研究這個老問題。 雖然光碟已經可以儲存影像,但這也是幾次失敗的實驗,才想到可在透明的材料上做一些凹槽,壓出溝紋,然後讀取上面的電子訊號。柯倫謨說:「如果可以使用溝紋,等於是沿用唱片製作的技術,那就可以大量生產了。」雖然觀念上想通了,但研究小組知道,要做出這種透明光碟的原型,以及可以辨讀這些溝紋訊號並放出影像的機器,還要耗費很多時間與財力。 雖然柯倫謨對這產品的未來還不十分明確,甚至不確定消費者想不想買,他的興趣只是找出問題所在,至於結果是什麼,他也不太在乎。但他還是憑直覺告訴吳爾思,這項技術最後可以演變成一個成功的產品。吳爾思也相信這項消費產品極具潛力,因此他也鼓勵柯倫謨放手去做。 研發的第一步經常來自於對求知的熱忱 柯倫謨說:「我們花了兩年時間,才想出辦法,做出溝槽和第一批唱片。」那個時候,把類比訊號(即聲音、文字、圖片)轉換成可由電腦讀取的數位或數字碼,還是一個很新的觀念,因此,早期影碟必須能壓縮許多可以控制彩色訊號的調頻信號。要做出所有的零組件(一個透明碟片須由光學感應器讀取內部的訊號,而這個光學感應器還要以光阻電子和積體電路控制),然後再安裝起來,手續極為繁複。 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都是私下自其他的研究小組借調過來的,他們往往解決謎題後就離開,再遠遠地關心後續發展。柯倫謨說:「我們從各個實驗室得到許多優秀的專家,支持我們繼續研究的是這些人的熱忱,而不是組織本身,這個發展是靠著友誼與求知的興趣才完成。」 飛利浦成為光碟技術的先驅 1972年底,研究小組向新聞界展示附屬在飛利浦系統下的彩色影碟原型,一部分是為了炫耀,但主要還是為了率先推出自己的系統,搶攻市場,才能與泰爾戴克公司(當時歐洲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所發展的影碟系統匹敵。這項策略為飛利浦建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因此飛利浦成為光碟技術的先驅,因為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推出這麼精密的系統。 雷射影碟面臨軟體配合的問題 但到了1976年,雷射影碟的前途不再樂觀;因為日本當時至少有兩家公司(JVC和松下)也在研究同類型的產品。德國的泰爾戴克公司(Teldec)也不甘示弱,最後連美國的電子業巨人RCA,也研究出一種影碟系統。但真正阻礙影碟發展的卻是電影事業。雖然所有的公司(包括飛利浦)都與製片廠簽約,希望電影能採用影碟系統。但套句寶麗金唱片公司(飛利浦在CD唱片生產的主要合作夥伴)總裁丁默的話,這些協議都是「要付費的被動合作」,因為沒有一家製片廠願意投資血本無歸的生意,所以他們不願意為影碟的發展背書。 影碟亂軍不敵VHS錄影機 飛利浦在1978年將影碟機打入消費性影片放映市場。這種產品有一個含雷射光的盒子,盒中的雷射光會讀取直徑十二英寸影碟上的訊號,而影像部分則以調頻信號碼編入(當時飛利浦最好的光碟技術還是採用類比信號,而非數位信號),然後再以電子信號將其轉換成電視螢幕上生動的畫面。飛利浦從此引入家庭娛樂的新紀元。 但飛利浦與軟體供應商MCA的合作關係十分不穩定,而其他的供應商對這項新技術也抱著觀望的態度,電影公司幾乎一致認為,家庭電影院的發展可能會摧毀他們最有利潤的市場——也就是電影院的消費人潮。這時,另外兩家廠商也準備進入市場。1980年,美國RCA公司推出了選像機;日本的JVC也在松下的支持下,翌年即推出VHD影碟。三種產品中,以VHD最成功,但成績也不是很可觀。 RCA與JVC同樣也面臨了供應商的躊躇不前,而且他們還要分心發展另外一種媒體:VHS錄影機。當時飛利浦、RC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