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汇.docx

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汇.docx

  1. 1、本文档共1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汇

第一章 工程概况xx至xx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起点xx州xx县xx镇,途径xx牟定县、姚安县、xx州祥云县、凤仪镇、终点为xx下关江风寺,全线里程共计196.9 Km,其中新建里程长182.6 Km(桥隧总长111.84 Km,桥隧比61.25%),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速度100 Km /h。勘察试验段第1标段(哨房丫口隧道)起讫桩号K117+500—K124+002.000,路线全长6.502Km。其中桥梁单幅长度4689m,路基单幅长度3151m,隧道起讫里程为左线ZK121+415至ZK124+050,右线K121+372至K123+970,隧道线路长度左线2.635公里,右线2.598公里。单幅计总长5.233公里。隧道长度占全线总长度的40%,桥梁长度占全线总长度的35.9%,路基24.1%。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填挖方、桥梁、坡面防护、截排水,隧道施工等。1.工程内容及主要工程量1.1路基工程:路基挖方88.8万m3,填方8万m3,弃方80.8万m3。1.2桥梁工程:本合同段共有桥梁5座,其中特大桥1座,大桥4座。项目中心桩号上部结构墩基础台基础龙川江特大桥左幅K118+069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柱式 桩基柱式 桩基右幅1#桥K117+874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柱式 桩基柱式 桩基右幅2#桥K118+445.5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柱式 桩基柱式 桩基浑水坝1号大桥左幅K119+271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柱式 桩基柱式 桩基右幅1#桥K119+166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柱式 桩基柱式 桩基右幅2#桥K119+361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柱式 桩基柱式 桩基浑水坝2号大桥 K119+597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柱式 桩基扩大基础石膏青大桥左幅ZK120+477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柱式 桩基扩大基础右幅1#桥K120+386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柱式 桩基柱式 桩基右幅2#桥K120+602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柱式 桩基柱式 桩基洼子村大桥洼子村1号大桥ZK121+100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小箱梁柱式 桩基柱式 桩基洼子村2号大桥K120+916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小箱梁柱式 桩基柱式 桩基洼子村3号大桥K121+230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小箱梁柱式 桩基柱式 桩基1.3涵洞通道工程:本合同有4道涵洞,见汇总表如下:项 目中心桩号构 造涵 洞K118+8001-2*2钢筋混凝土盖板涵K118+8601-4*4钢筋混凝土盖板涵K119+8301-4*4钢筋混凝土盖板涵K120+0501-2*2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4隧道工程本合同隧道起讫里程为左线ZK121+415至ZK124+050,右线K121+372至K123+970。线路长度左线2.635公里,右线2.598公里。单幅计总长5.233公里。2.地形地貌xx州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7.5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其间山峦叠嶂,诸峰环拱,谷地错落、溪河纵横,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之称。本路线沿线走廊可分两个地貌单元:构造剥蚀中山地貌、冲洪积沟谷地貌。构造剥蚀中山地貌:为路线主要地貌,海拔1500~1800m,山脊一般狭长平缓,起伏较大,局部有陡峭孤峰,切割深度200~500m,山体坡度多在30~45°之间,部分路段自然坡度大于60°。冲洪积沟谷地貌:路线穿越的沟谷多为“U”字形,切割一般不深,两侧坡岸植被较发育,坡度一般30~40°。沟底一般有小溪流或为水稻田。地层岩性以冲洪积的软可塑状粉质粘土为主,局部沟谷分布砂卵石。3.地质区域上项目位于扬子准地台川滇台背斜滇中台陷东偏北部,出露地层(最老为下白垩系)经历了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的构造变动,形成了燕山构造层、喜马拉雅构造层。项目区域在构造上属于舍资和缓褶皱区,西以绿汁河大断裂为界,向南止于中生界盖层与昆阳群的不整合界线或大九渡断层上。区内微地貌单元多,沟谷切割强烈,地形复杂,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发育,区内出露地层众多,岩性组合条件差;区内岩层中地下水富水性属中等至贫乏,风化裂隙水对路基边坡稳定影响较大,必须合理引导。总体来说,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复杂。4.气候、气象路线途经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16.2℃ ,年平均降雨量930~950毫米,年无霜期322天,处于滇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交汇地带,水分充足,森林覆盖率达70%。5.河流水文项目区处于金沙江、红河、澜沧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路线区域北部为金沙江水系,东南系红河水系,西部系澜沧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