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显圣”新解:关羽亡魂为何要向吕蒙索命37.pdfVIP

“玉泉山显圣”新解:关羽亡魂为何要向吕蒙索命37.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泉山显圣”新解:关羽亡魂为何要向吕蒙索命37

“玉泉山显圣” 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219年 ),吕蒙 白衣渡江 ,关羽败走麦城 ,荆州重归东吴之手。就在离关羽 父子遇害之地不远的玉泉 山上 ,僧人普静遇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 是夜 ,月白风清。三更已后 ,普静正在庵 中默坐 ,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 : “还我头来 !”……普 静认得是关公 ,遂以手中麈尾击其户 曰 : “云长安在 ?”关公英魂顿悟 ,即下马 ,乘风落于庵 前。……普静 曰 : “昔非今是 ,一切休论。后果前因 ,彼此不爽。今将军为 吕蒙所害 ,大呼 ‘还 我头来’ ,然则颜 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 ,又将 向谁索耶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 ,稽首皈 依而去。 ( 《三国志演义》毛宗 岗批评本第七十七回 ,中华书局2009年排印 ) 这就是著名的 “玉泉 山显圣”的故事。这个故事起源很早 ,流传版本也很多 ,在这里主要讨论的 是以 《三国演义》为中心的文学作品中的玉泉 山故事 ,因此相关的历史考证从略。 关羽显圣的玉泉寺位于今湖北省当阳县 ,当地人称作 “小关庙” ,与 山下的 “大关庙” (即关陵 庙 ,关羽身体埋葬之地 )相 区别。与河南洛阳的关林、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合称 中国三大关帝 庙。 (图来 自网络 ) 僧人普静用禅理点化关羽的亡魂 ,并成功使其皈依佛 门。然而 ,按照 《三国演义》的发展 ,之后 关羽又一次显灵 向吕蒙索命。读者在这里未免产生一个朴素的疑问 :既然关羽已经皈依佛 门 ,为 何还能以 “厉鬼”的形象现身呢 ? 实际上 ,关于这个问题 ,毛氏本 《演义》并不能 自圆其说。毛宗 岗在本回的 “总评”中说 : “云长安在”一语 ,抵得一部 《金刚经》妙义。以 “安在”二字推之 ,微独云长为然也。吴安 在 ?魏安在 ?蜀安在 ?三分事业 ,三国人才皆安在哉 ?凡有在者不在 ,而惟无在者常在。知其安 在 ,而云长乃千古如在矣。 毛宗 岗将普静的话解释为 ,由佛家看来 ,世间万物无一不是空 ,那么从本质上讲 ,关云长是空 , 从一开始就没有关云长 ,又哪来的这些恩恩怨怨。所以关羽 “顿悟”的内容 ,即是 “五蕴皆 空”的道理 ,因此他欣然皈依佛 门 ,后来修成菩萨。 这种解释看似通顺 ,但是如此一来 ,既然关羽看破了世相泡影 ,他为什么还要执着于仇恨 ,以至 于化身厉鬼呢 ?毛宗 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试图进行补救 ,他在总评中说道 : 关公既经普静点化之后 ,人相我相 ,一切皆空 ,何又有追 吕蒙、骂孙权、惊曹操、告玄德之事 乎 ?曰 :云长不以生死而有异。玉泉 山之关公 ,与镇国寺之关公 ,非有两关公也。善善恶恶 ,因 乎 自然 ,而我无与焉。追所当追、骂所当骂、惊所当惊、告所当告 ,直以为未尝追、未尝骂、未 尝惊、未尝告而已矣。不宁唯是 ,五关斩将 ,直是未尝斩 ;水淹七军 ,直是未尝淹也。 毛宗 岗先是 向道教求援 ,摆 出 “自然”的道理 ,又强行玩文字游戏 ,说追与不追都是一样的 ,进 而把五关六将等也一笔抹销。可见 ,在这个问题的解释上 ,毛宗 岗已经语无伦次 ,用 “空”来解 释关羽的 “顿悟” ,并不能令人信服。 关羽画像 (宋·马远 ) 那么 ,再一次回到原文。普静提到颜 良等人 ,指 出 “后果前因 ,彼此不爽” ,这是佛教另一个重 要的概念—— “因果报应”。然而 ,这个 “后果前因”交代得并不清楚 ,因此 ,有必要从更多的 文本中寻找相关的信息。 众所周知 , 《三国演义》从成书以来 ,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现今能见的 《演义》版本 有三十余种之多 ,而毛氏本是其中最晚的版本。根据近年的研究 ,我们可以粗略地将 《演义》分 为二十卷本、二十四卷本 (或称福建本、江南本 )两大系统 (详见金文京 :《三国演义的世界》 (东方书店 ,1993 )、中川谕 :《三国志演义 版本研究》 (汲古书院 ,1998 )等 )。其中被 认为是二十卷本最早的版本 ,即 “叶逢春本”的记述与毛氏本有着微妙的不 同 : 静禅师已见是关公 ,待马到庵前 ,禅师乃以手中麈尾击其座 曰 : “颜 良安在 ?”关公英魂顿 悟……静 曰 : “昔非今世 [是] ,一切休论 ,只以公所为言之。往 日白马渡 ,颜 良虽不曾与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