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蓝、田壮壮电影世家里铁骨妈妈与性情儿子.docVIP

于蓝、田壮壮电影世家里铁骨妈妈与性情儿子.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蓝、田壮壮电影世家里铁骨妈妈与性情儿子

于蓝、田壮壮电影世家里铁骨妈妈与性情儿子   母亲于蓝,从1949年开始演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银幕形象:《翠岗红旗》里的向五儿,《龙须沟》里的程娘子,《革命家庭》里的周莲,《烈火中永生》里的江雪琴(江姐),《林家铺子》里的张寡妇……六十岁的时候,她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儿童电影制片厂。         在每一个母亲眼里,孩子都是永远长不大的,即便孩子已经五十多岁,已经是名扬四海的大导演;即便母亲已经年逾八旬,是曾在几代中国人心中深深扎根的伟大艺术家。   遇到创作观点不同时,儿子立马“拍案”,母亲当即“而起”,经常吵得几天不说话,甚至有一次吵到要断绝关系。   但当记者采访他们的时候,母亲仍在为没有让儿子有一个更好的童年生活而自责,且认为是自己人生三大遗憾之一;而儿子会脱口说出自己的至爱:母亲、孩子、电影。母亲最重要!   母亲钢铁般坚强,六十多岁创办儿童电影制片厂时,手指被夹断一截,却像没事人一般,让医生包扎一下,并随手将断指扔在垃圾桶里,继续投入工作。儿子却是性情中人,当他自己有儿子的时候,甘愿放下工作,守在婴儿身边一年多,做专职奶爸,亲自准备三餐。这是性格迥异的一对母子,但在中国电影史上,他们同样都是里程碑式的人物!      热血姑娘的明星轨迹      1921年,于蓝生于辽宁岫岩,两岁时随父母移居哈尔滨。   八岁之前的于蓝,生活还算幸福。儿时的她常常像野小子一样四处疯跑,还喜欢玩一种叫“滑爬犁”的游戏。将爬犁放在陡峭的山坡上,然后人伏上去顺着山坡往下滑。山坡不平,小小的她常常被摔得鼻青脸肿。但她从来不哭,拍拍身上的雪继续玩。她还喜欢爬杆,几米高的木杆,她几下子就爬上去了。自小,她便显露出了一种男孩子般的坚强个性。   于蓝刚满八岁的时候,母亲患病去世了,父亲又娶了一房妻子。小小的于蓝迫于生计,只得投奔到沈阳老家的祖父那里。受到学识渊博的祖父每天的言传身教,于蓝的文学功底打得很扎实,早早地就读遍了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高尔基、托尔斯泰等这些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   “九一八”???变后,于蓝和家人几经流浪,最后停留在了北平。后来,于蓝被送进了一所贵族学校,但她只待了二十多天就离开了。曾受到过进步思想熏陶的于蓝,在日寇占领区再也待不下去了,觉得整个北平城就像一口活棺材,憋得她要发疯。她在心里呐喊:一定要找到抗日救亡队伍。   1938年,于蓝从好友王淑源口里得知平西有抗日游击队,热血沸腾的于蓝就再也坐不住了,她第一次离家出走了。不料出师不利,刚到城门口就被日本鬼子逮住了。日子鬼子威逼利诱,想从她嘴里了解些情况,但于蓝虽是一弱女子,却硬得很,怎么着也不吐口。后来家里人上下打点来救她,而鬼子也确实没有什么把柄,只得将她放了。从此以后, 一家人对她严加看管,唯恐她又出去惹乱子。   但家人看住了于蓝的身体,却看不住于蓝的心。过了一段儿时间,于蓝终于等来了机会。有一天天降暴雨,家人对于蓝放松了警惕,于蓝举着一把油纸伞第二次离家出走。这一次很顺利,她直奔郊外,一路上机智地躲过了许多关卡,来到了“斋堂抗日根据地”。   在此之前,于蓝的名字一直是“于佩文”。1938年,十七岁的于蓝和她的同窗好友赵书凤到她们心目中的“东方莫斯科”延安去。在出发之前,出于对家庭的安全考虑,赵书凤请她的母亲帮助改个名字。赵妈妈说:“希望你们能走上一条平坦大路,凤儿就叫‘路’吧。”赵妈妈又帮于蓝改了个名字。她望着窗外的天空说:“就叫‘蓝’吧!万里无云的蓝天,你们走在蓝天下的大路上。”于蓝很喜欢这个名字,从此再也没有换过。   于蓝和其他十几名热血青年在一支抗日部队的护送下,用了近五十天时间,穿越封锁线,长途跋涉,终于在1938年10月24日抵达陕北延安。   在延安,于蓝被送进抗大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大,她的表演才能一下子显露了出来。最初,她只是在学习之余参加些业余的演出,没过多久,她就被调到了鲁艺实验剧团当演员。在这段时间里,于蓝演了许多话剧和秧歌剧,像《求婚》、《粮食》、《带枪的人》、《周子山》等。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于蓝的演技也越发淳朴自然。   但作为刚加入到革命队伍的学生来说,于蓝最初的艺术观还不是太成熟。她在扮演工农兵形象时,在化妆、造型上一直注重的是外表漂亮。这引来了一些老演员的批评,说她演的不是劳动人民,而是英雄与美人。这些批评引起了于蓝对世界观和艺术观的思考。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主席的重要讲话,使于蓝的世界观、艺术观发生了彻底变化,她开始到生活中去寻找真正的美。后来,在塑造劳动人民形象时,她开始注意到皮肤不能太白、牙齿不能太亮、行为不能太小资这样的细节问题,并从精神和气质上去表现劳动人民的魅力。   于蓝接触电影是从1949年开始的,她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白衣战士》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